2017年,对于投资者来说,他们的投资命运往往取决于其所选择的投资标的。换言之,如果投资者选择了白马股作为中期布局的对象,那么今年的投资收益率还是比较丰厚的。但,如果投资者选择了一些业绩变脸的题材股进行布局,那么投资者很可能需要承受一定的投资亏损风险,甚至远远跑输同期的市场指数。
以上证50指数为例,作为白马股扎堆的市场指数,全年表现良好。截至7月28日收盘,上证50指数累计上涨15.28%,市场指数已逐渐接近15年高点区域。在此期间,创出阶段性新高,乃至历史新高的股票为数不少。
再以创业板指数为例,作为题材股云集的市场指数,今年以来的表现却并不如人意。其中,截至今年7月28日收盘,创业板指数累计下跌达到11.62%,而市场指数也一度跌至1641.38低点。换言之,自15年高点调整以来,创业板指数累计最大调整幅度近60%。
由此可见,对于今年来说,如果选择错了投资方向,那么投资结果也是明显不同。但,站在当前的市场角度来看,随着市场分化的加剧,白马股阶段性涨幅已高,而题材股阶段性跌幅已大,这是否意味着市场风格将会面临转换?还是会继续上演“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运行格局?
实际上,站在整个市场的角度分析,时下沪市即将面临3300点的强压阻力,而对于当下以存量资金作为主导的市场来说,要想冲破这一强压区域,其所面临的压力也是不可小觑的。或许,通过撬动占比市场权数较高的权重白马股进行冲关,可能会起到较好的冲关效果。但,换一种角度思考,一旦权重股持续发力,那将会继续演绎市场指数失真的风险,而市场分化的程度依旧明显。
然而,如果在现阶段内撬动起题材股的持续活跃,那么将会激活起市场的阶段性赚钱效应,而在此期间,一旦题材股的赚钱效应得以确立,可能会分流部分白马股的流动性,进而实现“二八”效应至“八二”效应的转换,但如果权重熄火,题材活跃,则可能导致市场冲关的能量有所减弱,市场可能依旧未能形成明确性的方向性突破走势。
对于白马股来说,其核心上涨原因依旧离不开估值优势以及成长性的预期,加上机构扎堆所引发的机构抱团取暖因素,促使白马股行情经久不衰。但,归根到底,价格依旧围绕价值范围进行上下波动,而一旦市场价格过高,且远离了合理的价值运行中枢区域,那么终究还是会步入价值回归的过程。不过,对于部分累计涨幅已大,且复权后涨幅过百倍的白马股来说,因其成长性、估值优势依存,其价值运行中枢持续出现逐渐上移的表现。由此一来,在股票价值运行中枢逐步提升的过程中,实际上也减轻了股价的泡沫风险,并最终实现股价与成长性齐飞的格局,但随着价格的持续攀升,未来白马股也会存在分化的可能。
至于题材股,或许更需谈及题材股云集的创业板市场。
从4037.96高点调整至1641.38低点,创业板市场累计调整幅度近六成。然而,对于创业板市场来说,不仅需要紧盯政策监管环境的变化,而且更需要看资金面环境回暖的程度。实际上,对于市值优势明显的创业板市场,其资金推动效应会显得更加明显。换言之,题材股云集的创业板市场,不管基本面估值状况如何,只要形成了持续性的赚钱效应,那么资金面环境的持续回暖将会成为市场持续反弹的关键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二季度证金公司买入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举动,或多或少暗示出创业板政策底部的临近。虽说证金公司的进出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作为国家队资金来说,它的进入往往给市场释放出一定的信号,而其关注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也具有一定的基本面与成长性的支撑,实际上也属于创业板市场中的优质投资标的。与此同时,对于经历了一轮轰轰烈烈“去杠杆化”、“去泡沫化”过程的创业板市场,整体泡沫风险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挤压,且估值逐渐回归至合理的投资范围区域,实际上也增强了国家队资金进入的底气,提升了政策底部的可靠性。
不过,抄底题材股,把握题材股的自救行情,更需要谨慎看待。在一轮非理性杀跌行情之后,创业板错杀股更容易受到资金的关注与追捧,但对于业绩变脸、基本面存在问题的上市公司,仍需谨慎回避,规避分化行情下的投资陷阱。
“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归根到底,还是离不开上市公司本身的质地水平。只要上市公司价格严重远离合理的价值运行中枢区域,那么终究还是会逐渐实现价值回归的过程。反之,如果上市公司价格低估,并遭到市场错杀,那么价格终究还是会逐渐回稳,回归至合理的价值运行中枢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