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以来,随着部分船司报价的松动,高运价难以维持,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多个合约出现了大幅下跌。SCFI指数及SCFIS指数也出现拐点,8月以来跌幅扩大,马士基等船司的开舱价格再度走低。
目前来看,市场已经充分交易了船司运价快速下跌的预期。4月以来,除2408合约之外,其他各合约价格高点均出现在7月4日,这比SCFI指数及SCFIS指数下跌拐点出现的时间更早,说明盘面提前兑现运价下跌的预期。
在船司降价过程中,大部分船司仍坚持挺价,以提升运营利润,并不断增加班船提高运输量,提升营业收入水平,占领市场。这与船司在货量支撑下不断涨价行为一致,通过对比船司的涨跌价过程,可以明显感受到船司心态及下游订舱需求的真实变化情况。尤其是马士基的定价及价格变动策略与揽货量紧密相关,其一般通过低价开舱的形式来获取稳定底舱,根据揽货量实时调整运价,因此,其线上运价具备重要的参考意义。
对应指数出现的高点,我们来跟踪马士基的运价变化。6月最后一周开放的试舱价格为大柜7300美元,随着实际成交的火爆,运价最终上涨到9000美元以上。在此之前,马士基一直是在调涨FAK的基础上,实时根据揽货情况调价。7月初开始,马士基通过调涨旺季附加费PSS的形式宣涨,由原来的1000/2000美元提高至2000/4000美元。
然而船司仍以挺价为主,第29周马士基的开舱价格上涨至大柜7800美元,大柜开舱价涨幅为500美元,后续实际运价快速涨至9500美元以上。运价冲高至最高点是在第30周,大柜开舱价上涨至7900美元,相较之前上涨100美元。随后运价最高点跳涨至11000美元水平,极羽线上运价最高报8981/11864美元,其他船司的大柜运价报价中枢在9500美元以上,实际成交的运价并未超出线上报价。7月5日,THE联盟的ONE率先开启降价,其调降了线上运价报价至8500美元,大柜线上运价下跌接近1300美元,降价动作影响盘面情绪,远月合约情绪悲观,盘面开启下跌走势。此时,多数船司大柜报价仍维持在9500美元左右。7月中旬马士基给出的开舱价格为7800美元,低价开舱使得订舱价格继续上涨至市场普遍报价水平8500美元左右,第31周三大联盟报价中枢靠拢,后续大柜成交稳定在8500美元。后续开舱价维持在7800美元,船司维持低价开舱逐步提高报价的形式。
8月以来,线上运价出现明显下跌,8月初马士基报价降至7600美元,随后根据揽货情况继续降低报价至7400美元,通过降价揽货转好,成交运价小幅上涨。此时船司挺价行为明显,各家船司虽维持较为一致的降价节奏,但是价格中枢始终相近,8月上旬运价跌破8500美元。第34周马士基开舱价降低100美元至7300美元,并进行了二次调降,至7100美元。从开舱后价格稳定上涨变为二次开舱调降价格,市场信心被打击,8月大柜运价中枢逐步下移,在第35周开舱价报出后,船司运价中枢继续降至7500美元左右。
马士基继续维持低价开舱揽货策略,第35周开舱价格降至6900美元,二次开舱价为6600美元。8月中旬后,船司运价加速下跌,并且调降运价的动作变得频繁。报价稳定且偏高的OA联盟运价也出现松动,达飞、中远等出现跟随降价动作。从降价幅度来看, 9月之后,开舱价格可能跌破6000美元,如果成交仍不理想,那实际成交价格会逐渐向订舱价格靠拢,SCFIS指数也将进入快速下跌趋势。
从船司的调价动作来看,7月大部分运价呈现冲高之势,第30周出现年内报价高点。ONE 7月初率先降价,下游货主负反馈与船司的挺价互相博弈,货量的减少使得船司之间竞争加剧,考虑装载率问题,8月运价报价出现明显的拐头下跌趋势。
回顾来看,期货盘面合约高点出现在7月4日(除2408合约之外),SCFI指数代表的订舱价格在7月12日率先出现拐点,7月22日SCFIS指数随后出现拐点, 第29周的成交运价是年内高点。然而船司的运价报价在第30周才冲至最高点,但船司的挺价意愿强烈,第30周仍维持宣涨态度。叠加淡季的周期性影响,揽货量减少,船司高运价难以维持,8月运价开启了顺畅下跌的走势,尤其在8月中旬后,下跌加速。美线提前快速下跌,给予市场对欧线走势的参考,尽管两条航线基本面存在差异,但从下游货主心态来看具备一致性。货主的“买涨不买跌”的行为,促使运价下跌加速。
根据货代市场调研情况,华北市场在6月末出现明显缩量,货主心态开始转变,低货值产品出口利润被高运价吞噬,负反馈效应明显。因此,盘面趋势的转变与下游基本面反馈基本一致,但从跌幅来看,市场提前兑现了运价快速下跌的预期。随着新船大量下水,地缘事件造成的运力缺口被逐渐弥补,地缘方面对欧线运价的整体影响边际减弱,主要逻辑重新回到船司报价与指数估值上。(作者单位:新湖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