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白银 短期面临调整压力

下一篇

建议持有中短期品种

分享

分析人士:利于提升市场活跃度

2024-04-26 10:05:12    期货日报    崔蕾

94ab7cb9e057ab0e344d63f94ef1d9f.jpg

4月23日,财政部明确,支持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对此,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央行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买卖,可以作为一种流动性管理方式和货币政策工具储备。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认为,中国央行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买卖的可操作性非常高。央行通过在公开市场操作中买卖国债影响短端利率,进而通过短端利率影响长端利率,是国际上最标准的现代中央银行操作。在正常情况下,这一操作并不属于通常所理解的“赤字货币化”,法律上并无禁止。

从执行货币政策的角度出发,央行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也非常有必要。他介绍,适度购入国债,有利于完善无风险收益率曲线,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从而进一步提升央行货币政策操作能力与水平。

我国国债市场规模已居全球第三,流动性明显提高,这为央行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现券买卖操作提供了可能。“我国法律规定,央行不能在一级市场认购国债,但可以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南华期货债券分析师徐晨曦也表示,央行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可以起到投放或回收流动性的作用,在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空间日渐缩小的情况下,买卖国债将成为一种新的流动性管理工具。同时,央行作为交易对手与市场机构直接交易,形成的利率将传递政策意图,对市场预期起到引导作用。

瑞达期货研究院分析师黄裳禾同样认为,央行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可以成为公开市场操作的必要补充,不存在法律制度上的障碍。事实上,历史上,我国央行曾多次尝试国债买卖操作,如2002—2003年和2007年,央行就通过买卖国债来调节流动性。后续央行可能会根据经济形势和流动性情况进行国债现券买卖,如果央行落地国债购买工具,那么将提升整个货币市场的传导效率以及影响债券市场的运行。

“在央行货币政策工具中国债买卖的地位将提升,这是毋庸置疑的。”黄裳禾同时表示,但央行也有诉求。一方面,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可以配合财政进行赤字融资,但国债发行规模要足够大、发行节奏要相对平稳,才能提升政策传导效率、避免央行购债行为对市场产生冲击。另一方面,央行未来开展国债操作是双向的,可以配合财政需要进行赤字融资,也可以根据市场需要卖出,无需一直持有国债。央行会根据经济形势、市场利率与政策利率偏离度买卖国债,指导市场修正国债利率曲线,使其不大幅偏离政策利率。

上述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也提到,一些发达经济体央行在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用尽的情况下,被迫大规模单向买入国债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我国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买卖国债与其量化宽松是截然不同的。

另外,徐晨曦认为,近期央行频频对此吹风,可能与特别国债即将发行有关。央行若在二级市场购债,则将缓解国债大量供给导致的收益率上行、挤压信用债发行或信贷投放等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未来央行购债可以作为特别国债发行的流动性对冲工具。

谈及央行买卖国债可能对国债期货市场产生的影响,徐晨曦表示,目前还不清楚央行在国债二级市场的参与会到什么程度,对市场的影响要看买卖的频次和规模。如果只是在特别国债发行时操作,那么影响不会太大,而如果像公开市场逆回购一样频繁操作,或者像MLF一样定时操作,那么需要关注操作数量和收益率变化所传达的信号。

黄裳禾则认为,央行购买国债的影响或是中性的,发挥量化宽松功能并不是央行的目标。购买国债可以缓解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对市场带来的冲击,维护利率市场平稳运行。此外,央行相当于一个可以极大规模吞吐二级市场国债的买卖方,有助于增加国债的流动性,国债的活跃度将明显提升,国开与国债利差走扩的可能性较大。

“但需要注意,近期央行多次提及关注长端收益率的变化,并强调长期国债收益率将运行在与长期经济增长预期相匹配的合理区间内。”她预计,短期国债期货走势将在政策面引导下阶段性调整。

(注:本文经牛钱网采编,并已标注来源,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客服,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添加牛钱网公微:niumoney_com,获得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个人简介:
  • 积分
    725.39
  • 粉丝
    0
  • 文章
    3305
  • 问答
    0

如果您对牛钱网有意见和建议请发邮件至:

niumoney@163.com,并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尽快与您联系!

全国服务热线:0551-63423017

工作时间: 08:30-17:00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 2015 niumoney.com 牛乾金融信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合肥牛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CP备案:沪ICP备15020862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225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皖) 字第0048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皖B2-2018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