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关,下游焦企与钢厂补库已经接近尾声,采购意愿明显减弱。截至1月19日,独立焦企的焦煤库存达到1194.16万吨,多地库存已超过10天以上,全国平均库存为13.9天,较2023年的低点上升5.4天。2023年10月以后,为保障自身原料的安全性,各地焦企在焦煤供应紧张的情况下,不断主动进行补库,库存可用天数不断提高。同时,供应端也有一定收缩,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大矿生产偏向保守,而民营矿点提前放假,焦煤产量有所下降。焦煤供给和需求双双下降,使得前期上涨的市场情绪降温,煤价变为涨跌互现的局面。
期货日报记者注意到,焦煤近期需求较前期有所好转。前期焦炭价格下跌,煤价同步回落,钢厂及焦化企业对焦煤的补库意愿相对不高。然而,随着焦炭第三轮下跌落空,煤价企稳,尚未完成冬储的焦化企业拿货积极性回升,煤炭招标价格小幅上扬,成交情况好转。部分前期下跌较为明显的的煤种近期成交价格回升30—50元/吨。
数据显示, 2023年1—12月,我国累计进口炼焦煤10192.7万吨,较2022年增加3800万吨左右,增幅相对较大。国内炼焦煤进口以蒙煤和俄罗斯煤为主,从蒙古国、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尼、澳大利亚五国进口量占进口总量的98.7%。
一德期货黑色事业部高级分析师张源告诉记者,蒙煤方面,2023年1—12月,蒙煤进口量同比增幅超过150%,达到5392.8万吨,各口岸进口量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不过,近年炼焦煤占比呈现逐年下滑趋势,2023年1—11月,进口炼焦煤占比仅为80%,远低于2021年的87.57%。对后期来说,西伯库伦—策克口岸铁路预计于2024年通关,但那林苏海图煤矿到西伯库伦站点仍需汽运连接,对总体通关量影响不大。嘎顺苏哈图—甘其毛都口岸铁路预计于2024年开工,年内实现开通的可能性不大,汽运通关仍有瓶颈。
谈及焦煤进口大幅提升的原因,中辉期货煤焦研究员杜鹏认为,一是国家对焦煤进口总量不再限制。其中,截至2023年11月,蒙煤进口量达到4739.7万吨,较2022年同期增加2179.1万吨,进口量几乎翻倍。二是国内焦煤供应一直处于紧张状态,迫使下游焦钢企业向外寻找煤源,满足自身生产需求。三是影响炼焦煤进口的是价格,2022年炼焦煤报价处在200—300美元/吨之间,平均进口成本为236.37美元/吨;2023年炼焦煤报价处在130—200美元/吨,平均进口成本169.06美元/吨,较2022年下降67.31美元/吨。
“展望2024年,随着中蒙主要口岸基建持续加强,各口岸不断优化通关设施,通关效率继续提升。在中蒙两国经济合作日益加强的背景下,蒙煤进口规模扩大仍是主要趋势,中性预测蒙古炼焦煤进口5800万吨。”张源说,俄罗斯煤方面,2023年1—11月,俄罗斯煤进口总量在2365万吨附近,增幅也相对较大。自俄乌冲突以来,俄煤贸易流向发生转变,目前俄罗斯煤主要出口至中国、印度、日本及韩国,俄罗斯成为我国第二大炼焦煤进口国。
实际上,虽然2023年进口量大幅增加,但相对炼焦煤进口总量还是较为有限,供需并没有明显改善。一方面,国内生产炼焦煤增量有限,不能够满足内部对焦煤的需求,缺口较为明显。截至2023年11月,炼焦煤产量4.5亿吨,与2022年同期持平。另一方面,下游需求有序增加,2023年全年铁水产量为87101.3万吨,较2022年增加718.5万吨。因此,炼焦煤供需依然处于有缺口的状态,焦煤价格整体表现强势。
“部分煤矿因安监检修,供应有所减少,部分焦企进入山西采购,分流部分山西焦煤资源,对焦煤价格企稳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不过,上周起,停产检修的部分煤矿逐渐恢复,供应有所增加。”张源说。
记者也从企业人士处获悉,春节临近,下游仍处于冬储时期。根据往年的冬储经验,钢厂焦炭采购量在70万—80万吨附近,焦化企业对于焦煤的补库量在300万—400万吨。从钢联统计的数据来看,钢厂焦炭补库基本完成,但焦企的焦煤补库仍在进行,目前进展在2/3以上。其中,华东地区的补库进展快于山西地区,华东部分焦企及钢厂已经基本完成焦煤冬储,进入按需采购阶段。另外,部分洗煤厂及贸易商随着煤价企稳,也有一定的采购计划,分流部分焦煤资源,提振市场情绪。
临近春节,下游铁水需求难有明显回升,市场供需后期主要以部分地区冬储为主,但冬储也即将进入尾声。节前市场矛盾不明显,预计维持平稳运行。按照往年经验,春节后铁水将出现一定回升,对焦煤及焦炭的需求仍有一定预期。目前,焦煤供应对应铁水约232万吨/日,焦炭对应铁水相对偏低,在225万吨/日以下。“若春节后铁水恢复较快,焦煤及焦炭则依然难以形成持续性累库。从焦煤及焦炭自身供需角度来看,大幅下跌的风险相对较小,后期风险主要在于春节后成材市场需求回升速度,若成材端表现欠佳,钢厂利润没有好转,原料端则将面临一定压力。”张源说。
杜鹏认为,春节后炼焦煤价格并不乐观,等到“金三银四”需求旺季来临,炼焦煤价格或有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