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风险偏好有望修复

下一篇

工业硅四季度料先抑后扬

分享

估值预计稳步提升

2023-10-19 10:41:44    期货日报    华安期货 曹晓军

94ab7cb9e057ab0e344d63f94ef1d9f.jpg

国庆长假之后,A股延续偏弱走势。截至10月18日,沪深300指数当月累计下跌2.14%,上证50指数累计下跌1.59%,中证500指数累计下跌2.92%,中证1000指数累计下跌2.81%。与此同时,沪深300期指当月合约累计下跌2.37%,季月合约累计下跌2.56%,跌幅比现货稍大一些。10月11日中央汇金公司宣布增持四大行股份,合计约4.77亿元,并计划在未来6个月内继续增持,10月12日市场出现积极反应,大金融板块领涨,北向资金当日买入超过66亿元,但随后几日重回弱势。影响股指走势的主要因素包括:美国国债收益率超预期攀升,北向资金阶段性净流出;海外地缘冲突促使避险情绪升温,金融市场风险偏好下降;投资者对A股的信心尚未完全恢复,对资本市场机制完善还有更多期待。

在此背景下,监管机构推出更多举措来提振投资者信心,其中备受关注的是优化融券制度的阶段性措施。10月14日,证监会出台关于融券政策的两条新举措:在融资端,将融券保证金比例由不得低于50%上调至80%,私募基金参与融券的保证金比例则上调到100%(根据交易所安排,10月30日起实施);在出借端,取消上市公司高管及核心员工通过参与战略配售设立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出借,适度限制其他战略投资者在上市初期的出借方式和比例。证监会还表示,将持续强化融券业务监管,根据市场情况适时调节。我们认为,这两条新举措定位为发挥制度的逆周期调节作用,是在保护现有做空机制的基础上进行的优化微调,体现了加大对不当套利行为的监管力度、给中小投资者传递信心、呵护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态度。

此次的融券制度调整优化,可以看作是融资制度调整优化的后续。早在9月上旬,三大交易所已将融资保证金比例从100%下调至80%。融资保证金比例下调1个多月来,参与融资的投资者仓位增加,带动A股融资余额增加约4.5%,至1.54万元,两融交易额在市场整体成交额中的占比有所提升。融资融券制度(简称两融)是资本市场一项重要基础性交易制度,引入我国已超过10年。根据相关的业务管理办法,证监会建立健全两融业务的逆周期调节机制,对两融业务实施宏观审慎管理。目前,A股两融余额超过1.62万亿元(融资余额1.54万亿元、融券余额0.08万亿元),约占流通市值的2.3%。通过调整两融保证金比例,可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在风险防控和活跃市场之间保持动态平衡。

宏观经济方面,近期也出现积极信号。9月领先指标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0.2%,前值为49.7%,连续4个月环比回升。细分行业来看,中游制造和原材料相关行业景气度回升明显。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为91302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其中,一、二、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分别为4.5%、6.3%和4.9%。物价水平持稳,9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为零,前值为0.1%,其中食品价格涨幅为-3.2%,前值为-1.7%;非食品价格涨幅为0.7%,前值为0.5%。受工业品需求恢复、三季度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9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涨幅为-2.5%,前值为-3%。消费向好,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5%,前值为4.6%。金融指标方面,流动性充裕,信贷结构继续优化,实体融资成本下降。9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0.3%,前值为10.6%;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9.3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41万亿元。

综上所述,证监会优化融券制度,发挥制度的逆周期调节作用,呵护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经济领先指标连续回升,物价水平持稳,消费向好,货币金融环境为实体经济提供良好支持。随着财政政策的持续发力,投资也有望企稳,进而带动经济全面回升。A股市场有望迎来信心逐步恢复和估值稳步提升格局。(作者单位:华安期货)

(注:本文经牛钱网采编,并已标注来源,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客服,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添加牛钱网公微:niumoney_com,获得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个人简介:
  • 积分
    729.51
  • 粉丝
    0
  • 文章
    3310
  • 问答
    0

如果您对牛钱网有意见和建议请发邮件至:

niumoney@163.com,并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尽快与您联系!

全国服务热线:0551-63423017

工作时间: 08:30-17:00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 2015 niumoney.com 牛乾金融信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合肥牛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CP备案:沪ICP备15020862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225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皖) 字第0048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皖B2-2018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