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第一个交易日,玻璃期货盘面表现较强,与节日期间玻璃现货市场的表现相呼应。
长假期间,玻璃市场的销售量与生产量基本持平,市场供需平衡。从市场预期与现实的错位来看,这意味着市场需求释放是超预期的,没有出现库存超预期累积的情况。从过去10年库存变化情况看,长假假期因素对玻璃库存影响不大,今年长假玻璃市场与往年同期相比并没有明显的不同。在价格方面,玻璃现货整体上保持稳中有升,存在一定赶工预期的东北、西北及华北涨势较为显著,并进一步传导到华东、华南、华中等地。今年长假期间玻璃市场的表现比较出色,厂家开工率高、产销平衡、价格稳中有升。玻璃原片企业能实现以涨促销的目的,供需形势相对健康、下游深加工企业库存偏低,存在补库需求是重要的基础条件。本轮现货调涨同时受到纯碱、煤炭等原燃料价格高企的推动,行情有一定的延续性。
数据显示,玻璃年内供给持续负增长, 2023年8月全国平板玻璃产量为8227.6万重量箱,同比下降7.2%;2023年1—8月全国平板玻璃产量63253.3万重量箱,同比下降8.2%。需求端,房屋竣工面积43726万平方米,增长19.2%;其中,住宅竣工面积31775万平方米,增长19.5%;调研显示,家装环节对玻璃需求呈现出显著的集中释放现象。供减需增的共同作用下,原片企业库存持续去化,截至9月末,重点监测省份生产企业库存总量为3982万重量箱,环比减少227万重量箱,降幅5.39%;库存总量较去年年末减少1432万重量箱,降幅26.7%。玻璃原片主产区之一河北库存连续数周运行在近10年来同期低位附近,企业没有显著的销售压力,调涨价格显示出对后期行情的乐观期待。长假期间现货市场表现偏强,这支撑了节后盘面价格走强。
短期除关注下游深加工补库需求释放外,长假期间煤炭价格持续拉升是值得注意的一个变化。煤炭需求旺季到来前,煤炭价格攀升将显著抬升玻璃生产成本,从而提升玻璃2401合约的估值水平,当前高达300元/吨的基差存在显著的修复空间。投资者需要关注市场动态,并根据自己的投资目标和风险偏好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
中长期来看,玻璃产业节能降碳高质量发展任务更加紧迫,玻璃行业生态将显著变化,这一变化是玻璃定价逻辑中更值得关注的因素。
2023年8月工信部等部门印发《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实施期限为 2023—2024 年。方案指出,建材行业稳增长的主要目标是:行业保持平稳增长,2023年和2024年,力争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3.5%、4%左右。绿色建材、矿物功能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等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主要行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5%以上,水泥、玻璃、陶瓷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超过15%,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不断提升。工作举措包括推进绿色化改造。以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玻璃纤维等行业为重点,分年度发布节能降碳技术目录、应用指南,推广“解剖麻雀”试点,总结改造方案,支持建设一批示范项目,支持建材企业争创环保绩效 A 级。方案还提到要加强水泥和平板玻璃行业差别化管理。新改扩建项目严格落实相关产业政策要求,满足能效标杆水平、环保绩效 A 级指标要求。严格产能置换,遏制新增产能,禁止以技术改造等名义扩大产能。发挥能耗、环保、质量等标准作用,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到2025年,通过实施节能降碳行动,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炼油、乙烯、合成氨、电石等重点行业和数据中心达到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超过30%,行业整体能效水平明显提升,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绿色低碳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在推进能效提升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市场化和法制化的手段并用。过往的实践证明,无论是通过行业大面积亏损倒逼产能退出,成本低的胜者为王,还是通过“能者多劳”让能效水平高的玻璃生产线能效边际提升,停产改造去靠近政策要求,均难以适应“双碳”时代对玻璃行业耗能水平“脱胎换骨”的要求。保持玻璃行业有合理利润,引领行业高水平投入的同时,对能效低于本行业基准水平的存量项目,合理设置政策实施过渡期,引导企业有序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提高生产运行能效,坚决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落后工艺、落后产品。(作者单位:方正中期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