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美扩表:打出来的政策
中美贸易战,是坏事,也是好事。对中国如此,对美国也如此。只不过,很多人仅注意到了它不利的一面,很少注意到它有利的一面。
中美之间,合则两利。两国本来应该互相取长补短、互相合作,共同发展求进步。如果这样,对中国好,对美国好,对世界也好。这就是中国追求的目标。可惜,特朗普不干,他想美国好,但不想中国好。至于世界好不好,他是不管的。所谓美国优先、美国第一,就是这个意思。
中美之间,打也无妨。仔细想想,两国闹贸易战,某种意义上说对中美都是有好处的,因为中美贸易战之后,两国政府都在积极地做对本国经济有利的事情。
先看美国。美国人过去90年的历史,基本在重复一个怪圈:经济好了,他们怕经济过热,赶紧加息,结果就导致股市和经济趋势出现逆转甚至崩溃。一次又一次,屡试不爽。这一次呢?特朗普不同,他意识到了跟中国闹贸易战的危机,所以在股市创新高的时候反复要求美联储降息。结果他的要求还真被满足了,美联储不但不再缩表,还在经济数据不错、股市迭创新高的时候一举降息,这是美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过去85年,美联储一直是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绊脚石。他们所谓的“在酒宴正酣时撤走红酒杯”的理念,一次又一次将大好经济形势葬送。缩表、加息,是他们最擅长的东西。一直等到经济搞坏了、衰退了,才又开始扩表、减息,等经济好了他们再邀功,说他们阻止了经济衰退。完全不想一想,其实正是他们把经济搞坏了。
如果没有贸易战,美联储说不定还在按照既定方针加息,美国经济也许正处于风雨飘摇的前夜或者已经开始掉头,美国股市也许早就跌下来了。所以,中美贸易战,才让美联储第一次改变了传统的金融政策。
中国的情况也有相似的地方。中国央行9月6日宣布降准,要释放9000亿元资金。8月份,央行还改革了PPR的贷款利率形成模式,贷款利率锚定公开市场操作的中期借贷便利的利率,并且在不降低存款利率的情况下事实上开始降低贷款利率。又降准又降息,这都是正确的做法。
回顾一两年前,我们是不是在说中国货币供应量太多了?是不是要降低负债规模?如果中美之间没有贸易战,一切运行正常,现在是不是也可能还在缩表?其实,中国的情况跟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完全不同,中国不是货币发多了,而是基础货币严重不足。从企业到个人,从地方到中央,到处都缺钱,不得已去借贷、发债,企业不得已只能降低开工率,居民不得已只能限制消费欲望。这一切,是经济体缺钱的表现。我们去缩表干什么呢?要缩表,就要减少贷款,就要还贷款,问题是谁来还贷款?谁减少贷款?从哪里拿钱来还呢?都缺钱,怎么缩表?
结果,因为中美贸易战,大家觉得有问题了,把经济下滑的原因之一归于中美贸易战。其实,只要收紧货币,有没有贸易战,经济都会下滑。
所以,我们现在也意识到问题了,开始降准、定向降息了,当然,这不是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滴灌。
但不管怎么说,中美贸易战,逆转了全球加息的步伐,全球各大经济体都开始降息了,全球降息在路上,经济转暖有希望了。
所以说,中美之间,合则两利,打也无妨,也许有利。
二、经济好坏,取决于钱多钱少
中国经济没有问题,经济形势其实很好。上高速公路去看看,拉货的斯太尔,川流不息。坐坐高铁就知道,经常找不到座位。热线航班的飞机,动不动就满座。好的餐馆要预定,生意兴隆。周末节假日,旅游景点人满为患。走出去看看就知道,经济很好,没有问题。
有问题的是心态问题。很多人不懂经济学,很多人迷信西方经济学。岂不知,西方经济学是伪经济学。很多人动不动谈周期,谈衰退,谈崩溃,根本原因是不懂经济学,或者盲目迷信西方经济学。他们哪里知道,真正的经济学在中国!看看两千多年前的《管子》,那才是真正的经济学,是东方经济学的鼻祖。如今的重商主义、重农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等等观点,管子都提出过。甚至于货币的运用原理,管子也早已提出。我们是要回归东方经济学来看经济,才能看得准。
用东方经济学的理论来解释,经济状况的好坏,其实很简单。排除了战争、天灾、瘟疫等不可测因素,经济好坏,就是跟钱多少有关。经济为什么好?因为钱多。经济为什么不好?因为钱少。为什么钱这么重要?因为在相对稳定的经济体中,货币具有激励属性,能促进经济发展。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会想办法去赚钱。要赚钱,就要扩大生产,就会增加社会财富,社会就会进步。
其实,没有多余的钱。社会上的每一分钱,都有其应有的地位,都能在合适的位置发挥应有的作用。经济不好,绝大多数状况下都是因为钱不够而不是钱多了。适度的通货膨胀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反而对经济发展有好处。只是很遗憾,按照西方经济学理论,经济发展好了就会通胀,为了防止通胀就要减少货币供给。这是完全错误的。
中国有个成语,叫削足适履。鞋子小了,正确的做法是换大一点的鞋子,但为什么有些人就不懂这个道理呢?他们要把人的脚砍削一下,让脚去适应鞋子。这岂不是荒谬得很吗?经济也是这样,经济发展受到阻滞,是因为钱少了,正确的做法是多发一点钱,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哪能反而收缩货币供应,反过来让经济体量去适应货币的多少呢?
这又好比路上汽车拥堵,正确的做法是多修道路,让道路适应车的数量。但是,有的人不这么想,他们反而把路砍掉一些,让道路更少,并要求车子数量减少以符合道路的情况。还有更厉害的,单双号限行。人家买了车,也交了税,为什么不让人家开车呢?应该扩大道路,而不是限制车子。限制车子,跟削足适履有什么区别?
经济发展也是如此。明明很多产能闲置,明明很多企业困难,明明很多行业亏损,明明人民生活还不能让人满意,这个时候更应该扩大生产、扩大供给,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果却偏偏收紧银根,导致企业歇业,限制生产限制养殖,却还要经济好,这怎么做得到呢?在经济状况还不好的时候加息、缩表、减少货币供给,不就是削足适履吗?
经济管理,跟农民种地没什么两样。地干旱了就浇水,地里水多了就排涝,虫子多了就打药,风刮倒了就扶起来,长草了就拔掉,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调整,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稳产高产。经济也是如此,钱少了就扩大货币供给,企业开工不足则鼓励消费,消费不足就扩大居民收入。一切以经济良性发展为前提,轻易不要去缩表、加息、减货币。
三、不要怕通胀、不要说滞涨
当然,我们也理解西方经济学的做法,理解国家采取的一些措施,都是因为怕通胀,尤其是怕滞胀。滞胀是一个很奇怪的名词,它指的是经济停滞但是物价却在上涨。经济发展不前,那说明经济状况很差,为什么会出现通胀呢?因为物价在上升。但是,经济不好,说明东西卖不掉,怎么可能通胀呢?通胀,物价上涨,说明东西供应不足,要涨价才能卖,这恰恰是经济状况很好的标志嘛。世界上怎么可能出现滞胀呢?
所以,滞胀,是一个错误的经济学概念。不要简单地把物价上涨看成是通货膨胀。比如,世界上出了石油战争,导致原油供应不足而出现大涨价,国内的很多商品就跟着涨价。这不是通胀,这是外来因素造成的物资短缺,这个时候出现的物价上涨是正常的,完全不必恐慌,将来原油供应足了,物价自然就不再涨了。国内某些物资,尤其粮食和肉类供应不足,出现价格上涨,也是正常的,比如猪肉涨价是因为猪瘟,不用过分着急价格,而要重点加大供应,将来供应充足了,价格一定会下降。没有必要因为这些商品的价格涨跌而调整政策,去收紧货币、减少货币供给,结果削足适履了。而是应该恰恰相反,猪肉导致的物价上涨,老百姓生活可能受到影响,可以加大货币供给,比如给低收入人群发放猪肉补贴。千万、千万不能因为猪肉价格涨,物价指数升高,就说通胀,就要收紧货币,结果导致经济衰退。
这就是东方经济学的理论:货币,货币,有货才有币。要研究货和币的关系,看看货和币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货不足,就扩大生产,满足对货的需求。币不足,就扩大货币供给,满足对币的需求。力争做到货和币的匹配,货与币恰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不要怕放水就通胀。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没有直接关系!只有传统的经济学、古典的货币论才认为货币多了会有通胀。那是硬通货(实物货币)时期可能适应的理论,在当前社会早已是错误的理论。当代社会,电子货币盛行,货币只是符号,增加货币只是银行调整记账方式而已。货币与物价的关系已经没那么明显了。一定要理解,当今世界,健康的国家,扩大货币只会促进经济发展,而不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更何况,适度通胀更有利于经济发展。
好消息是,世界各国正在慢慢转变认识。这一次,美国一改加息传统,在股市还没有下跌的时候就开始降息。印度则在股市创下历史新高的时候降息。日本的安倍干脆明白无误地表示要放水再放水,不达到通胀不罢休,目的也是为了经济发展得好。中国呢?2008年的四万亿政策非常恰当,让中国逆风飘扬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2015年,经济下滑苗头严重,马上扩大货币供给实施PPP政策,经济立马回升。最近也是如此,发现苗头不对立马重新宽松。
四、扩大货币供给促进经济发展
归根结蒂,是央行在学习、世界在进步。很多人担心世界再出经济危机,又说什么第二次1929年、第二次2008年,这都是杞人忧天的怪论。人是有智慧的,不会在很短的时间里重复犯同样的错误。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水和面要匹配,这就是央行正在逐渐明白的道理。所以,经济周期可以化于无形。
太阳有周期,我相信。至于经济,哪有什么经济周期,都是人为管理失败造成的恶果。明明经济形势很好,央行说酒宴正酣,要防通胀,乱加息,乱缩表,所以才让经济衰退的。等经济衰退了,又不得不降息,放水,然后经济又好了。如此循环,果然形成了周期。这种人为瞎干预形成的周期,还堂而皇之形成了周期理论,真是荒谬啊。
所以,明眼人能看出来,西方经济学的那套理论,是错误的,按照他们的理论走,是行不通的。西方经济学是扼杀了经济的活力,他们从来没有挽救经济,只会破坏经济。
比如,按照东方经济学理论,我们现在有些政策和观念,还是有改进的余地。
第一,扩大货币供给,是不是应该允许扩大房地产建设?房地产不是虚拟经济,不是泡沫经济,房地产是很大的实体经济。衣食住行,民之大事,有了钱,谁不想买房子?钱多了,谁不想住好房子?所以,刚需、改善性需求,本来就是房地产市场的最大需求。有钱了,不买房子,让他住哪里?辛勤工作,想换套大房子,结果不让买,谁还有积极性拼命赚钱?发展经济的目的,本来就是满足人民改善生活的需求,人民有住房的需求,当然应该满足。至于要抑制房价上涨,非常正确,应该去做。但只有扩大房子的供应,房价才会从上涨转到平稳甚至转到下跌。又想房价跌,又想不盖房,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儿?
第二,扩大货币供给,会不会影响货币的购买力?货币货币,有货才有币。只要东西多,货币的购买力是会上升的。因为放出去的钱,不是沉淀在水里的,而是要投入生产的。多生产一些衬衫、多生产一些粮食,就可以多养活一些人,或是让原来的人生活质量更高。这是货币促进生产的功能。只要促进生产,就会增加货币的购买力。反之,如果没东西,货币再少,也没有购买力。所以,扩大货币供给,一定要引导到生产上面去。假设原来1万元钱,能买1平方米的房子,如果不放水、不扩大房地产建设,也许就要2万元才能买1平方米。如果放水扩大房地产建设呢,也许2万能买3平方米。所以,有了币才有货,扩大了币就能扩大货,社会才会进步。
第三,扩大货币供给,要不要担心自己的钱购买力不足?其实,很多人的想法是,最好把增加的货币给自己,然后让社会上其他人的货币没有增加,这样自己的购买力就增加了。这是很狭隘的想法。不要光盯着自己的口袋里的钱,局限于自己的小家庭,盘算自己的小九九。天下绝无这样的好事。扩大货币供给,看起来有些东西好像贵了,但你买贵我买贵,等于没贵。只要东西多,大家的福利就会都得到改善。你口袋里有10元钱,只能买一个水杯。如果国家扩大货币供给一倍,生产的杯子多了10倍,而你口袋里有20元钱了,再买一个杯子,如果只需要花2元钱,这个时候,你的货币购买力是不是增加了?
最后一点,我们也必须承认,我们的货币供应增长速度其实已经比较高了,但还是不够。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社会发展速度更快了,对货币的需求更多了。因为社会生产效率提高了。比如,袁隆平的高产水稻,亩产提高到1200公斤了,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5G时代,网络的速度飞快。如今的移动支付、网上购物、飞机高铁等,大大加快了物流速度,提高了经济运行效率,这个时候,如果货币理论还停留在实物货币、硬通货时代,无疑是错误的。世界各国的央行,目前也没有完全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货币的供给其实还是不足的,货币扩张还有很大的余地。
↓↓↓↓近期活动精选↓↓↓↓
调研邀请丨9月苹果调研活动正式启动
调研邀请丨9月玉米调研活动正式启动
调研邀请丨9月棉花调研活动正式启动
调研邀请丨9月棉花调研活动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