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大宗商品产业论坛——后供给侧改革下的“变”与“不变”于2019年03月29日在上海静安洲际酒店举办。牛钱网媒体支持。
在下午的“能源化工产业论坛”上,友山基金周小康发表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内容:
大家比较关心OPEC行为。我们看OPEC行为,要结合它的宏观经济。以前讲OPEC比较多是讲它的财政盈亏平衡。沙特需要80美元/桶才能形成财政盈亏平衡不赤字的油价。但是它不形成外贸赤字,外汇不外流的油价比这个低得多,海合会主要四个产油国的经常项目盈亏平衡在50-60美元/桶。沙特最近几年有非常深刻的能化领域的变化。为了满足国内日益增长成品油需求,节省外汇支出,沙特建立新的炼厂,有了炼厂之后可以减少成品油进口,同时增加化工品出口,沙特形成经常项目盈亏平衡的油价可以下去。以前50-60美元/桶价格可能让沙特很难受,现在短期跌到50美元/桶以下可以接受,长期不行。财政是它已经放弃的指标,它对油价的接受范围降低。现在的油价是它能够接受的下限位置。
目前的去库很短暂,美国炼厂检修和全球产量意外损失和减产形成的结构,给了我们一个淡季价格上涨的机会。但是这个淡季结束后供应增速将比较显著,消费增速却依然有所高估。EIA对消费增量的预估是150万桶/日,我认为这个数据很难置信,后期这个增量可能会被不断下修。全球150万桶/日的增量没有考虑中国消费减速的问题。目前中国汽车销量没有明显回暖,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在上升。上述增量也有没有考虑中国经济放缓扩散性影响。还有它估计OECD欧美消费恢复正增,补回2018年缺口,但看到欧洲现在的情况让这一预期很难令人置信。这也没有考虑油价下跌对中东国家的影响。2015和2016年油价下跌期间中东国家曾出现消费问题。这些因素让我们非常怀疑接近150万桶/日消费增量是否能实现。如果150万桶/日的增量不能实现,未来的供需平衡显然更加不利于压制库存。虽然现在的库存比2016年的峰值库存低,但如果油价要期待回到2014年之前水平,市场就需要持续去库。持续去库过程将被两个因素干扰:美国页岩油增产,以及全球宏观经济形势。
中国进口量对全球市场平衡有重要影响。中国有大量新的炼厂,虽然我认为炼厂本身一次性常备库存建立并不是主要影响变量。2016-2017年中国的战略储备曾起到很大作用,现在战略储备已经变成负影响。因此将更加考验真实消费。
除了大平衡,一些局部的小平衡可能对油价产生非常巨大影响,去年我们面临持续供应问题和阶段性需求问题。去年三季度末到四季度初,美国炼厂秋季检修力度较大,导致了对加拿大油砂油需求减少,加拿大价格对基准价WTI产生非常大贴水,现货压力巨大,这是美国局部问题,但是对于整个油价产生宏观系统性影响。
美国已经变成原油净出口国,美国平衡市场有两种方法,一种作为炼厂产品出口,另一种作为直接原油出口。相比出口炼厂产品,直接出口原油对于整个北大西洋破坏程度更高。
去年9月份以后意大利和法国谈论是否重新到利比亚投资,表明利比亚国内安全到了一定阶段,可以允许它进行投资,未来利比亚供应可以作为增量,而不是像2011年之后一般作为减量。
现在欧佩克等国家的损失量换到2010年会让油价达到120美元/桶,可实际只有120美元/桶的一半,充分反映美国供应增产对于原油绝对价格的影响。
另外加拿大问题也很重要,去年加拿大价格垮了以后,加拿大政府和企业联合减产。如果没有加拿大,这次OPEC的减产将是失败的。
还有一个问题,因为有大型石油巨头介入,页岩油弹性在变弱。大型油企融资能力强,评级高,不依赖外部高收益债,在较低油价下仍能维持开采活动。
目前原油市场存在结构性机会,但做绝对价格相对困难。
(根据现场发言整理)
声明:本文仅代表嘉宾观点。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