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里有句话影响了很多人——“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一眼看透本质,一语就能中的的洞察力,对很多人来说难度系数极高,必须通过长时间的刻意练习而获得。这样的过程并不轻松,首先,你得坚持看完本文。
01---仗剑走天涯
郭德纲曾说:“活得明白,与时间无关,跟经历有关。三岁经历一个事儿这辈子就明白了,活到九十五还没经历这个事儿他也明白不了。”看世界的方式无非两种:一种是读万卷书,一种是行万里路。二者缺一不可。
读万卷书的人很多,行万里路的人太少。纵使有人高呼“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但在抬脚之前,却又思虑万千,犹豫不决。
当你亲眼目睹了很多从无到有以及盛极而衰的商业案例后,当你亲身经历了人生的跌宕起伏之后,自然就会把事情看得更明白一些,把投资看得更透彻一些。
世界上,有一种明白叫做:我经历过!不去经历,何谈人生?做过与没做过之间隔着千山万水。
02---用第二层思维去思考
仗剑走天涯只是训练洞察力的第一步。哪怕两个人拥有完全一样的生活经历,他们的认知却可能大相径庭。就像,在一个班级里,所有人的老师、教材、作业几乎都是一样的,但是最后的成绩却有高低之分;在一个家庭里,同样的环境下,一娘生九子,九子却各不相同。这种差别的产生,正是源自思维方式的不同。
生活中,大部分人都在用第一层思维在思考问题。
比如,你觉得造纸企业有前途吗?一些人会脱口而出:人类都进入互联网时代了,造纸企业肯定穷途末路了。
但你只要多问一句:为什么那些上市纸企这几年一直闷声发大财,业绩翻了好几倍?你就会发现,你得到的答案就会完全不同。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很多人在分析问题时,并不是为了找到真相,而只是为了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
而只有当你不满足于第一个蹦到脑海里的答案,不满足于大家都认为对的答案,多问一个“为什么”,就具备了“第二层思维”。
我听过最傲娇的一句话就是:如果人人都理解你,你该是有多平庸。
03---归纳和演绎
不过,通过第二层思维思考问题,并不一定每次都正确。还有一种可能是,你想多了!此时,你必须想办法检验你看到的那个“本质”是否正确。所以,我们不仅要对过往的经历和思考的点滴进行抽丝剥茧的提炼和总结,还要将新的理论应用在更多的生活场景中,并让它经受检验。无论投资还是其他领域,形成认知的过程几乎都逃不出“归纳+总结”的套路:
归纳:观察现象,提出问题,通过第二层思维思考,得出结论;
演绎:从结论出发,提出一系列的预测,通过搜集经验、事实和证据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这是一个信息泛滥的社会,我们无处不被越来越琐碎的信息包围,然而信息的泛滥导致我们逻辑能力越来越差,大部分人拥有的都只是一种获取信息的能力,而不是思考的能力,结果成了人云亦云的泛泛之辈。
然而那些依然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却保持着清醒头脑和判断,他们依然可以一眼看透事物的本质,从而作出更加正确/长远的决定。
那么,该如何形成这种逻辑思维能力呢?
我很喜欢《教父》这部电影,里面有一句话让我记忆至今: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一眼就洞穿事物本质的人,能够抢得先机。在别人还在苦苦思索,不得其解的时候,他们已经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在职场中自然就成长地比别人快了。
下面总结的一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心得。
001-相互独立
相互独立,意味着将能够影响问题的原因拆分成有明确区分,互不重叠的各个因素。完全穷尽,意味着全面周密,毫无遗漏。通常都是从一个最高层的问题开始,逐层向下进行分解。首先列出你亟待解决的问题,然后将问题拆分成子问题,并保证它们之间互不重叠和干扰。同时保证你把能够想到的子问题全部列了出来。
002-归纳和演绎
归纳,是把具备某种相同属性的事物,一一列举出来,然后寻找共通点。演绎,是把互相之间形成影响的因素,按照事物因果顺序、时间先后顺序,重要程度顺序排列出来,再寻找突破口。
下面是我思考问题时会遵循的一个思维提纲,大家可以参考:
1.核心问题是什么?(只能有一个,如果有很多,找到最重要的那个)
2.这个问题的背景是什么?(来龙去脉,历史原因)
3.和现在这个问题有关的人物和因素有哪些?
4.哪些是导致这个问题的关键原因?
5.哪些是次要原因?
6.解决这个问题有哪些方法?(用归纳法,写出所有可能。用演绎法,找到每种方法实施的具体步骤)
7.解决这个问题,你现在欠缺哪些条件或者资源?
8.如何去弥补这些条件上的欠缺?
9.你的时间规划是怎样的,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然后做什么?
10.最后一步,just do it.
003-先说结论
简直是最有用也是最简单的一条经验!先讲结论,把你要阐述的观点一开始就抛出来,这能节省所有人的时间。麦肯锡有一个著名的电梯理论:在进入电梯的30秒钟内向客户卖掉自己的方案。这么短的时间里没人会听不相干的废话,因此第一句话就要把自己的核心观点传递出来:我们的方案是什么,以及,它为什么是最佳的选择。
记住按照总分总的原则,首先抛出核心观点,即“我们应该做什么”。这可能是几句话,但是这几句话凝聚了你大量的思考,花费了你大量的时间去考证和分析。
004-培养洞察
洞察这个词,在广告行业用的很多。的意思是:事物的原因,原因的原因,原因的原因的原因。
就像开头说到的,“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你需要洞察的,就是事物的本质。
当你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身在一个团队,处理一个项目。你可以思考的是不同项目之间的规则,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通常做法和特殊做法,为什么会这么做,背后的驱动因素是什么等等。
当你的职位升上去之后,手下会开始管理人,这个时候你可以思考的是人与人之间如何和谐地相处,自己是什么样的性格,适合和什么样的人一起工作,如何调动起手下人工作的积极性等等。
当你在一个行业浸淫时间比较久了之后,你可能会对这个行业有自己的理解,这个时候你可以思考的是这个行业适不适合自己,这个行业有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会是怎样等等。
你所处的岗位不同,需要洞察的事物就不同。这个时候需要脑洞大开,不要给自己设限制,发散去想:
事物的现状是怎样的?
为什么会这样,造成这样的原因有哪些?
有哪些原因是客观因素,哪些是主观因素?
如果改变其中一个因素,事物会怎样发展?
如果改变其中两个因素,又会怎样发展?
......
这是我通常想问题时的习惯,培养洞察不能只依靠逻辑推理,更需要发挥想象力。
而想象力这个东西,是训练不出来的,要靠平时的积累和勤奋思考。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如果这样...会怎样...,如果那样...又会怎样...,久而久之,你的思维就会变得无比活跃。
结 语
经过一段时间的刻意训练,并且你的经历够了,思考够了,归纳和演绎的够了,那么眼界、能力就上来了。当然最重要的是,当你看透这个世界后,依然对它充满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