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技术解盘20221011

下一篇

期货公司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分享

“数”说期市这十年之二

2022-10-11 08:45:20    期货日报    期货日报
“欢迎关注牛钱网官微(niumoney_com),我们将每日为您提供专业及时、有价值的信息及交易服务。”

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法治建设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年,是期货市场法治建设的辉煌十年。特别是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大连商品交易所时嘱托“脚踏实地、大胆探索,努力走出一条成功之路”以来,期货市场“基本法”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补齐期货市场法治建设的短板,“五位一体”监管体系不断完善,监管效能持续提升,为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期货市场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

期货市场是规则导向的法治市场。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我国期货市场的法律法规、监管制度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特色,获得了显著的国际影响,这是期货市场改革开放成功实践的一个缩影,也是期货行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脚踏实地大胆探索,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的方向,不忘服务实体经济初心,砥砺奋进,蹚出来的成功之路!

展现“中国方略”  期货立法谱写新篇章

2017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对金融发展的重要论述,深入阐释了金融的发展宗旨和功能定位,明确了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也为期货市场立法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

促进期货和衍生品市场服务国民经济、服务实体经济,是立法的根本目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中卿告诉期货日报记者,期货和衍生品法将“促进期货和衍生品市场服务国民经济”确立为立法宗旨,明确规定:“国家支持期货市场健康发展,发挥发现价格、管理风险、配置资源的功能。国家鼓励利用期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从事套期保值等风险管理活动。国家采取措施推动农产品期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健康发展,引导国内农产品生产经营。”

三十多年来,期货市场从舶来品到形成中国特色,关键就是在“服务实体经济”这一独特发展宗旨和功能定位的引领下,推出了一系列的中国特色期货品种,构建了行之有效的中国特色监管制度,创新了助力乡村振兴的中国特色业务模式。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方略,逐渐受到国际市场的广泛关注。

“期货和衍生品法的落实需要全市场和全行业认真践行。要通过法律的实施,激活市场潜力、激发市场活力,将期货和衍生品法的制度优势转换为创新发展动能,将创新发展动能内化为监管优势。”今年5月5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中国期货业协会组织召开的学习期货和衍生品法座谈会上作出上述表示。

期货和衍生品法获得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后,中国证监会高度重视配套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完善工作,本着“成熟一批、及时修改一批”的原则,进行系统性专项清理。今年6月24日,证监会对8部规章、15部规范性文件的部分条款进行修改;8月12日,证监会对8部规章、14部规范性文件的部分条款进行修改,对1部规章、1部规范性文件予以废止;9月16日,证监会对《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进行修订。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表示,期货和衍生品法正式实施后,随着配套规章、规范性文件的修改完善,我国期货市场法治体系的“四梁八柱”基本形成,将引领期货市场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更好地发挥服务实体经济功能。

体现“中国智慧”  期货监管迈上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要以强化金融监管为重点,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完善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功能监管,更加重视行为监管。

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强化监管是期货市场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从监管制度来看,我国期货市场经历了由“多头分散”到“集中统一”的监管历程。早期,期货市场主要由相关行业部委和地方政府分头监管;1993年11月,国务院授权中国证监会作为期货市场的行政管理部门;1998年,明确证监会对期货市场进行集中统一监管。

2000年12月,中国期货业协会成立,充分发挥了行业自律管理的职能。2006年成立期货市场监控中心,保证金安全和市场运行从此有了“电子眼”。值得注意的是,设立监控中心是我国期货市场监管体系的一项重大创新安排,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全球范围具有独创性,得到了国际评估组织和监管同行的高度评价。

我国期货市场由此形成证监会、派出机构、期货交易所、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和中国期货业协会“五位一体”的期货监管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五位一体”监管体系不断完善,监管效能持续提升,为期货市场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期货和衍生品法正式实施前,经过不断探索实践,我国期货市场建立了以《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为核心,以证监会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主体,以期货业协会《章程》、期货交易所《章程》和交易规则为补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管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期货市场法规体系不断修改完善,仅《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就经过五次修订,加入了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等内容,以适应市场发展新形势。

十年来,我国期货市场总体运行平稳,运行质量不断提高,服务实体功能显著发挥,违法违规案件得到及时有效查处,从未发生大的市场运行风险事件,有力印证了期货监管的“中国智慧”。

铸就“中国保障”  期货投保提至新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期货市场在投资者保护工作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在建立保证金安全存管、期货投资者保障基金的基础上,创新推出了投资者适当性制度,持续开展期货投资者教育保护工作,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期货投资者权益保障体系,为投资者铸就“中国保障”。

创新推出投资者适当性制度,从源头实现对投资者的保护。开户是投资者参与期货市场的起点,针对期货投资专业性较强的特点和部分投资者知识储备、投资经验、风险意识不足的国情,通过实施《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将投资者适当性制度拓展至期货各领域,为投资者参与期货市场搭建起“安全门”和“防火墙”。

期货行业各司其职,多渠道、广覆盖开展期货市场投资者保护宣传活动,倡导理性投资,引导投资者提高对非法证券期货的识别和防范能力,努力推动投资者教育保护工作提升新高度。

当前,期货行业正以贯彻落实期货和衍生品法为契机,不断加强市场法治建设,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全力维护市场平稳运行,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期货公司综合实力显著提升(行业机构篇)

过去的十年,对期货行业来说是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十年间,期货市场规模体量不断扩大、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和广度持续增强、国际影响力快速提升。

期货行业“黄金时代”的背后,离不开期货公司的支撑。作为具体的市场服务提供主体,期货公司的综合实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行业的发展高度。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150家期货公司资产总额(不含客户权益)为2092.15亿元,是2012年的4倍多;净资产1753亿元、净资本1078.22亿元、注册资本1081.27亿元,分别较2012年年底增长284%、159%和214%。在期货行业快速发展的十年间,期货公司积极探索由传统期货经纪商到衍生品综合服务商的转型,与实体企业及其他市场主体共同书写了相互赋能、携手发展的新篇章。

增资不断  期货业资本实力增强

经过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期货行业资本实力显著提升。2012年全国160家期货公司的资产总额(不含客户权益)为505.53亿元,平均每家期货公司仅3.16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国150家期货公司资产总额(不含客户权益)为2092.15亿元,平均每家期货公司为13.95亿元,是2012年的4.41倍。

随着业务的拓展,期货公司注册资本规模越来越大。近年来,期货行业掀起一波“增资潮”,部分期货公司甚至经历了多轮增资,这无疑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期货公司的后续发展及成长起到了促进作用。

2012年,1亿元以上注册资本是期货公司的标准配置,注册资本在10亿元以上的期货公司仅有4家,行业注册资本均值为2.15亿元,且小于均值的期货公司有120家。今年上半年,150家期货公司的注册资本总额为1081.27亿元,行业注册资本均值为7.21亿元,是2012年前的3倍多,且注册资本在10亿元以上的期货公司增至29家。

目前,注册资本超过30亿元的期货公司有5家,分别是中信期货、银河期货、国泰君安期货、招商期货和东证期货。其中,中信期货以76亿元的注册资本位居首位。注册资本在10亿—30亿元的“第二梯队”共有24家期货公司,其中半数公司近3年有过增资动作。比如,广州期货2021年两度增资,注册资本由5.5亿元增至16.5亿元;中信建投期货自2020年以来3次增资,注册资本由原来的7亿元增至14亿元。此外,2009年以来国内首次新设、全国第150家期货公司——山东港信期货2021年7月开业,注册资本为10亿元。

事实上,期货公司“增资潮”主要源于各方资本看好中国期货及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前景。近年来,产业企业和机构投资者对期货及衍生品市场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参与度也明显提高。对期货公司股东而言,加大投入能够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多数期货公司是以股东注资、利润转增、引入新股东等方式增强资本实力。与此同时,一些头部期货公司走上“上市之路”,加速补充资本以布局各项业务。近两年,期货公司IPO提速,南华期货、瑞达期货、永安期货和弘业期货陆续上市后,今年新湖期货发布招股说明书,有望成为第5家A股期货公司。

除上市主板外,挂牌新三板也是期货公司进入资本市场的一种途径。据统计,目前在新三板挂牌的期货公司有13家,分别是创元期货、海航期货、紫金天风期货、华龙期货、大越期货、中电投先融期货、迈科期货、渤海期货、福能期货、混沌天成期货、金元期货、长江期货、海通期货。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新三板改革的全面深化,满足条件的企业可以直接转板上市,继永安期货转板登陆主板后,首家新三板挂牌期货公司——创元期货正在筹划通过IPO转板。

2012年对期货公司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这一年,随着《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和《期货公司设立子公司开展以风险管理服务为主的业务试点工作指引》的先后发布,期货行业迎来新的发展窗口。以此为契机,期货公司业务模式转型升级,从单一的传统经纪业务发展至投资咨询业务、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业务、境外业务等多元并重。

随着业务条线的丰富,期货公司收入渠道进一步拓宽,多业务手段的协同发展促使期货公司向综合衍生品服务商的方向转型,进一步扩大了期货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外延和内涵。数据显示,在2011年以前的单一经纪业务时代,期货公司经纪业务收入占比75%左右,今年上半年这一数据已降至9.23%。

得益于市场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经纪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创新业务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期货公司整体运营能力增强,净利润大幅增长。去年全国150家期货公司净利润为137.05亿元,相较于2012年的35.56亿元,增幅高达285.40%。

多元业态  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

回顾十年来期货公司的发展成就,南华期货董事长罗旭峰评价说,我国期货业伴随期货市场发展,期货公司在资本实力、服务质量、规范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

在新湖期货董事长马文胜看来,期货公司的快速发展体现在七个方面:一是经营实力的转变,期货公司客户权益规模从1800亿元增长到1.5万亿元,公司净资本规模从300亿元增长到1000亿元;二是服务能力的转变,业务结构更加多元化,涵盖经纪、咨询、资管、衍生品、仓单、基差贸易、合作套保、做市商等;三是角色的转变,期货公司从以往辅助角色转变为期货和衍生品服务的提供主体,实现了风险进场人不进场,便利了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四是创新能力的转变,“保险+期货”“含权贸易”等创新业务模式涌现,提高了期货公司直接服务国民经济的能力;五是服务对象的转变,从过去自然人为主的投资者结构向实体企业和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方向转变;六是技术能力的转变,无论客户服务技术平台的提升还是内部管理的升级,期货公司对内和对外技术服务能力都上升到新高度;七是研究能力的转变,期货公司通过业务整合,提升整体研究和调研实力,且研究价值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得到充分体现。基于以上这些转变,期货业已经形成一批综合的期货和衍生品服务提供商。

“总体来看,期货公司这十年的发展可以概括为:实力明显增强、服务广度拓宽、业务全面开花、专业逐步提升、对外开放加速。”瑞达期货副总经理徐志谋表示。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南华期货、新湖期货、瑞达期货等一批头部企业紧跟行业快速发展步调,在业务规模和服务能力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且各有专长,在不同的细分领域深耕细作。例如,南华期货持续推进国际化战略,不断开拓境外业务,成为第一批“走出去”的期货公司,先后在我国香港、美国、新加坡、英国等地设立子公司;新湖期货形成了以经纪业务为基础的“1+6”创业增值服务模式,建立了一套以经纪业务为基础的综合业务服务体系;瑞达期货持续发挥期货及衍生品领域的专长,定位商品级金融衍生品资产管理专家,做CTA的领跑者,其管理的商品和金融衍生品规模一度占证券期货基金行业衍生品类的4%。

服务实体经济是期货行业的初心和使命,作为具体的市场服务提供者,期货公司综合实力的增强无疑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赋能实体经济。其中,资产管理考验的是期货公司的交易能力,风险管理子公司体现的是产业服务能力,投资咨询则体现了期货公司的研究能力,三者构成一套完整的服务链。

“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需求,金融机构应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加强期现货联动。”罗旭峰表示,场外衍生品业务方面,除为企业量身定制风险管理方案外,可以将衍生品与现货、交割相结合,打造从套期保值到采购预售、仓储物流、现货交割的一站式服务体系。“保险+期货”方面,应拓宽品种和服务领域,设计更加贴合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需求的产品,探索完善“保险+期货+订单农业”模式。现货企业的需求往往比较个性化,期货公司需要做的就是通过各种服务形式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马文胜表示,期货公司通过风险管理业务的不断创新,为实体企业经营发展构建了重要“护城河”。

“随着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期货公司可以通过多类业务提供专业高效的创新服务,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徐志谋表示。

(注:本文经牛钱网采编,并已标注来源,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客服,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添加牛钱网公微:niumoney_com,获得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如果您对牛钱网有意见和建议请发邮件至:

niumoney@163.com,并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尽快与您联系!

全国服务热线:0551-63423017

工作时间: 08:30-17:00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 2015 niumoney.com 牛乾金融信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合肥牛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CP备案:沪ICP备15020862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225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皖) 字第0048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皖B2-2018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