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牛钱网官微(niumoney_com),我们将每日为您提供专业及时、有价值的信息及交易服务。
后市观点
昨天原油市场多头和空头反复博弈,价格也在这种博弈之间来回拉扯。从分时图的走势上来看,价格上上下下,多空之间谁也不服输,空头打下来三次,多头拉起来三次,最终临近收盘空头再次发力,价格收跌。
从现在的市场来看,情绪仍然比较悲观,在众多的利空因素打压之下,市场明显不敢大幅的向上推涨,而这些恐惧的因素似乎都来自供给端。在之前市场有报道称,美国在不断的暗示可能会放出委内瑞拉原油产量,最近美国又暗示可能会放出伊朗的原油产量。最近美国解禁了伊朗的部分资产可用于进口没有被制裁的物品,这其实也是向伊朗示好,也是向市场表明自己手里有足够的武器来抑制油价的上行。不过,拜登要想真正的解决伊朗问题,还需要等到伊朗新总统上台,也就是在八月份之后才能够进行新一轮的磋商。从目前拜登的积极表现上来看,达成协议的可能性还是挺大的,因此供给端的这些变量也让原油市场有所忌惮。
短期来看,我们依然建议投资者需要谨慎参与市场。虽然目前的市场情绪略显偏弱,但也并不能说明多头就没有反攻的可能。如果OPEC内部达成了一定的协议,原油价格还是有可能再次企稳,回到上涨的行情之中,毕竟基本面的供应短缺在短时间内似乎得不到明显的解决,多头在等待欧派克这一最大的不确定性落地。
每日动态
【1】WTI主力原油期货收跌1.48美元,跌幅2.02%,报71.65美元/桶;布伦特主力原油期货收跌1.29美元,跌幅1.73%,报73.47美元/桶;INE原油期货收跌2.62%,报437.9元。
【2】美元指数涨幅0.23%,报92.59;港交所美元兑人民币跌幅0.31%,报6.4871;美国十年期国债涨幅0.21%,报133.78;道琼斯工业指数涨幅0.15%,报34987.02。
近期要闻
【1】高盛:沙特与阿联酋恢复谈判消除OPEC+解体风险,原油价格下半年仍将涨向80美元;高盛分析师指出,此前关于沙特与阿联酋已经就产能安排问题达成了基本一致意见的消息,自隔夜以来对原油市场额外施压,令NYMEX油价一度跌至上周五以来低位,因为这一消息意味着OPEC+之后可以再度按部就班逐月增产,从而缓解油市供应紧张压力;然而高盛分析师认为,OPEC+到年底前每月区区50万桶/日的增产力度,仍不足以抵消在全球经济进一步复苏推动下的需求增长,因此,原油价格在下半年剩余时间仍将维持升势升向80美元水平。而事实上,沙特与阿联酋恢复谈判消除了OPEC+分崩离析的风险,这也意味着各产油国竞争性恶意增产的场面不会再见,这在中期期限内对于原油价格因而反而是一大利多消息。
【2】美债收益率令人困惑的下跌仍在继续,逼近5个月低点;周四,长期美债收益率周四连续第二个交易日下挫,30年期收益率距离上周触及的五个月低点仅相差几个基点;在经济复苏和通胀上升的背景下圣路易斯联储主席Bullard已经敦促决策者缩减购债--自5月底以来的美债收益率普遍下跌走势让许多债券投资者感到困惑;与美国的银行潜在新企业债发行相关的利率互换需求可能促成了这波走势。但缺乏基本面催化剂,比如糟糕的经济面消息或政策的明显转变,让人感到这大部分走势是由头寸调整和技术因素驱动的。押注收益率走高的头寸仍然普遍且无利可图,这意味着随着这些头寸的平仓,收益率会滚雪球般下降;Buckler Securities的销售和交易董事总经理Jorge Portugal表示,本周的价格走势揭示了长债所一直存在的空头头寸;周二的通胀高于预期和30年期发行结果疲软曾引发国债下跌,但当收益率停止走高时,空头回补的反击浪潮没有遭遇抵抗;Portugal表示,收益率下跌的趋势仍在,10年期的200天均线所在的近1.25%是“一个重要目标”。在他看来,鉴于下周缺乏大量美国国债供应和经济数据,再加上人们对第四季度经济复苏是否仍在正轨的疑虑,他认为这一水平是可以实现的。
【3】埃里安:美联储无视通胀火爆,将面临政策失误或市场意外风险;安联首席经济顾问埃里安发表专栏文章称,美国CPI和PPI双双走高是严重的事实。它表明,实际发生的通胀率正伴随着酝酿中的额外通胀率。这有悖于美联储一再认为通胀是暂时的观点,尤其是在基数效应已经基本淡出的情况下;埃里安指出,美国的两大通胀指标--消费者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再次高于市场共识预期。这样的通胀数据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变得司空见惯,反映了经济学家和决策者多大程度上仍落后于实际事件。CPI和PPI双双走高是严重的事实。它表明,实际发生的通胀率正伴随着酝酿中的额外通胀率。这有悖于美联储一再认为通胀是暂时的观点,尤其是在基数效应已经基本淡出的情况下;埃里安指出,这种政策配置持续的时间越长,货币政策出现失误的风险就越大。随着美联储的政策框架已将触发因素从预测转向结果,这一点尤为明显。鉴于美联储的另一种信念:如果需要的话,央行拥有快速有效做出反应的政策工具而不会扰乱经济和金融--其可能也会这么做,而越来越多经济学家对此感到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