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自贸片区:提升贸易便利化 加快培育产业新模式
“贸易兴不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便不便利。”近日,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纪晓龙在“行走自贸区”云座谈山东站活动中表示,一年来,青岛片区紧紧围绕贸易便利化开展制度创新,加快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贸易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据悉,青岛正在发起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建设攻势,而国际贸易作为其中的强力纽带,一直是青岛的传统优势,这次山东自贸试验区方案中提到,青岛片区要重点发展国际贸易产业。
纪晓龙指出,一是在提升贸易便利化方面。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全面实施了货物状态分类监管,首创“货物储运状态分类监管”新模式,创新实施非申报通道管理、货物状态库内直转以及区港自由流转,帮助区内仓库库容率提升了30%以上,口岸通关时效进一步提高。设立了3家国际中转集拼货物多功能集拼仓库,通过集装箱拆拼作业“智慧监管”,在全国创新开展了舱单状态下的国际中转集拼业务模式,国际中转集拼作业时间比韩国釜山港节省约1.5天。
同时,还探索食品农产品等检验检疫和追溯标准国际互认机制,出口韩国的食品、农产品检测结果得到韩国食药处认可,已有259批输往韩国的食品农产品凭借前置检测模式直接通关,避免重复检测损失388万美元,减少了出口货物退运或销毁风险。
在推进大宗商品进出口通关便利化方面,全国首创保税铁矿混矿“随卸随混”监管新模式,全年可减少货物亏吨2.6万吨,减少港口损失约1800万元,2019年青岛港完成保税铁矿混矿转口200万吨;全国首次实现进口棉花的检疫、鉴重、取样的“集成查检”模式,每年可为企业节省鉴重取样费、车辆待时费、分票报关费等500万元以上;全国首创出口成品油“云计重”快速鉴定新模式,通过“出口成品油快速鉴定管理信息系统”对质量流量计数据进行远程监控、采集,大幅减少了人工误差,缓解了罐容紧张,每年可为出口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约800万元;全国首创进口大宗商品智慧鉴定监管模式,集成优化重量鉴定、抽查验证、机构日常监管和第三方采信监管,每年可以节约鉴定时间约670小时,为港口增加直接经济效益约4000万元。
二是在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方面。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顺利开展。青岛西海岸新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是全国唯一一个集一般贸易、跨境电商、国际快件的综合性口岸,设立全国首个面向全球的海运快件监管中心,将打造中日韩消费新零售体验中心。
天猫国际、网易考拉、唯品会、淘分销等知名跨境电商平台开仓运营。2020年上半年,片区内前湾综合保税区和西海岸综合保税区实现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6.4亿人民币,是去年同期的11倍。
三是在优化贸易结构方面。设立4大类共10家食品农产品进口指定监管作业场地,对进出口食品农产品实施快速验放,查验无问题“即查即放”,建成江北最大的葡萄酒进口集散仓库,年葡萄酒进口量达1000标箱。对高附加值进口二手设备实行提前介入审批通关模式,减少了通关时间,以采购合同金额记税方式,为片区企业减免相关税费3000余万元。
此外,还首创全国沿海港口外贸原油国际中转业务,今年上半年完成了外贸原油国际中转45.3万吨。全国首创“保税原油混兑调和业务新模式”,2020年1月完成了2万吨原油混兑,有效降低了国内炼化成本。大力发展过境贸易,充分发挥青岛港口优势和“一带一路”双节点优势,通过优化监管和服务流程细节,搭建高效、顺畅、便捷的过境物流通道,2019年,山东港口青岛港国际过境班列达到5条,完成国际过境箱量3.8万标箱,同比增长61%。
纪晓龙表示,下一步,青岛片区一方面将深入开展跨境电商B2B出口监管试点等新业务模式,另一方面在原油非国营进口资质、不同税号下保税油品混兑调和、增加汽车平行进口试点企业数量等方面加快创新突破。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流程再造,进一步促进监管模式和贸易方式的转型、提高,增强区域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