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棉花备播开始 植棉积极性下降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国内疫情渐转好,河北邢台大地拉开了春耕生产大幕。近两日当地普降小雨,雨水提高土壤墒情,利于棉花播种。目前棉农开始备播,但受近几年棉花价格低位徘徊的影响,棉花种植面积连年下降,当地棉花企业以及棉农均认为棉花种植前景令人担忧。
历史上棉花产业在河北省经济作物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随着时代变迁,农业种植机构的不断调整,目前棉花种植主要集中在邢台,沧州,衡水等地,而邢台目前种植面积位数前列。在2019年度河北省棉花加工企业送检进度中显示,截止目前河北省共有37家棉花企业参与送检,检验量为86681包,其中邢台送检企业为13家,占据了1/3以上比例。受行情影响,种植棉花的效益日益下降;再加上种植棉花管理麻烦,费时费工,占用了农民外出打工的时间,棉农的种棉积极性越来越低。
目前当地棉花种植也主要集中在威县、广宗等传统植棉区,这里多是盐碱地,土地贫瘠,不适合种庄稼,多年来以种植棉花为生。坚持种植棉花的农户也多为留守在家的老人,一方面是因为看着儿孙,没时间做其他的,种植棉花时间灵活;另一方面他们种植棉花是“老手”,如果改种其他经济作物,缺乏经验和技术。据资料显示,广宗、威县属于黑龙港地区,历来缺水。目前,井深普遍达到400—500米,可以说已经到极限。随着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深化,水价改革势在必行,当农民需要买水浇地时,种耗水作物肯定是相当受限的,这时棉花无疑又成了首选。而当地政府大力支持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压减高耗低质低效农作物,增加蔬菜、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作物,棉花种植面积逐渐萎缩。棉花价格持续下跌,植棉效益下降、乃至亏损,种植面积不断下滑,且这一趋势短期难以扭转。面对内地棉花生产的“冬天”和基本触底的棉业,当地棉花产业又将何去何从?
当地一家已经赴疆进行棉花经营的企业负责人称:目前制约内地棉花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棉花全程机械化管理难度较大,在内地现行的承包制度和植棉效益不易形成大规模种植局面。当前只能依靠优良品种提高出棉率,靠粮棉间作增加收益、棉花企业靠加工生产提高棉花质量,靠订单生产规避植棉风险,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的实施,棉花产业将能再次迎来发展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