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自9月初3000元/吨附近开始下跌,9月16日最低跌至2810元/吨。随后有所反弹,一直维持在2850元/吨附近。随着中美贸易关系走向缓和,豆粕供应充足,预计期价在短期震荡后将有下跌走势。
一、中美贸易关系处于重要拐点
近期,中美贸易关系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中方代表团突然取消原定访问的美国农场行程,于周六凌晨返回中国。此前,特朗普周五再次就美中贸易谈判发表看法,他表示不需要与中国的贸易协议在2020年大选前达成,并收回了之前的表态,重申自己寻求一份完整的协议。导致美豆价格下跌,国内豆粕期价反弹。
而9月24日传来最新消息,据熟悉内情的交易商称,周一中国进口商买入10船美国大豆,且据彭博报道,美国财长称中国副总理下周将访问美国进行贸易谈判,中国贸易代表团对美国农场的访问已重新安排,中美贸易关系缓和。加上市场普遍看好十月会谈,国内豆粕上涨空间受限。基本面利好消息提振美豆价格上涨。
二、主要进口国大豆供应情况
1、美豆:高库存抑制美豆价格,优良率难以快速恢复
由于美国农民不断增加大豆种植面积,美豆产量持续实现大幅增长。叠之中美贸易关系影响,于中国美豆出口量今年有明显下降,导致积累美豆库存较高,难以支撑美豆价格。
低价美豆也带动美国压榨业的快速崛起。大批量库存的大豆原料、动物饲料需求和豆油需求的增长都大大提高了压榨量。数据统计,美豆全年的压榨量从2010年的15.67亿蒲一路增长至最新的新季预测21.15亿蒲。美国农业部发布的压榨周报显示,过去一周美国大豆压榨利润下滑,继续低于去年同期。截止到9月19日的一周,美国大豆压榨利润为每蒲式耳1.70美元,一周前是1.73美元/蒲式耳,去年同期为2.79美元/蒲式耳。
美国气候目前虽有转好趋势但难下结论。西部地区降雨量高,气温较高,有利于大豆的生长;而东部降雨量低,美洲多地区大豆生长条件不佳。寒冷气候和早霜问题可能出现。预计未来一周美国中西部地区会持续降雨天气,美豆优良率难以在短期内恢复,利好做多。
2、巴西大豆:干燥气候阻碍播种进度
因为今年巴西播种面积增长,人们预期巴西大豆增产在望。但受到天气因素影响,天气持续干燥不降雨,2019/20年度播种进度延缓。2019/20年度新一季巴西大豆首份播种进度报告出炉,IMEA报告称,巴西最大种植州马托格罗索州目前播种进度为0.28%,低于去年同期的0.83%。目前气象局预测未来一周至10月初大概率会出现降雨,但量少,可能影响有限。
不过各分析师对巴西大豆预计产量仍然持有乐观态度。
马托格罗索州大豆播种进度图
未来2周南美降水预测图
三、豆粕节前需求增长,粕价维持上行但有限
1、受到国家各省政策鼓励扶持,生猪存栏正处在逐渐恢复阶段。有新消息称猪瘟疫苗要在春节前研发出来,这也大大提高了养殖户的自信心。淘汰鸡、鸡蛋价格也处于较高水平,较高的养殖利润驱使养殖户大批补栏,饲养蛋鸡和生猪趋势持续走高,豆粕饲用需求增长。处于节前,肉禽市场需求也有提升,短期内支撑粕价上行。
而就在昨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发布,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排查出非洲猪瘟疫情,并仍在蔓延,导致生猪存栏处低位。
2、国庆节即将到来,山东及华北多数油厂开始陆续停机。但下游成交量平稳,导致库存变化不大。据卓创统计,9月第3周,山东地区豆粕库存涨5000吨至1.1万吨,华北地区豆粕库存涨1.97万吨至7.02万吨。豆粕上周五总成交13.13万吨,9月23日总成交量28.395万吨。预计在节前走货速度可能一直保持稳定。
另一方面日照重污染导致部分油厂限产,油厂方挺价意愿较强烈,短期内价格下跌空间有限。
四、进口大豆成本增长,利润下降
据统计,9月份进口巴西大豆平均到港成本3325元/吨,同期涨幅4%;截至上周五,9月船期、10月进口的巴西大豆平均到港成本3380元/吨,比9月份进口大豆均值上涨55元/吨,涨幅1.6%,周环比上涨10元/吨。统计期间,美豆期货1911合约收盘价下跌25美分/蒲式耳,跌幅2.7%,运行区间为851~936美分/蒲式耳,呈现出宽幅震荡行情。人民币汇率有所贬值,从7月初的6.85上涨至上周五的7.09,上涨0.24,涨幅3.5%,进口大豆成本增加113元/吨。海运费从42.38美元/吨上涨至上周五的52.75美元/吨,上涨10.37美元/吨,涨幅24.4%,进口大豆成本增加82元/吨。而南美大豆升贴水从100美分/蒲式耳震荡上涨至上周五的120美分/蒲式耳,上涨20美分/蒲式耳,涨幅20%。虽然美豆期货下跌25美分/蒲式耳,被海运费、汇率、升贴水全部抵消,经过测算还能结余175元/吨。
11月份进口巴西大豆平均到港成本为3427元/吨,比9月份进口大豆成本上涨102元/吨,涨幅3.1%,周环比上涨5元/吨;12月份进口巴西大豆平均到港成本为3470元/吨,周环比上涨3元/吨。目前海运费52.75元/吨,比去年10月10日的高点高出2.75美元/吨,从走势图上看,有形成双顶的迹象。但升贴水120美分/蒲式耳,与去年10月10日的高点275美分/蒲式耳还有一半距离。
五:结论
虽然大豆进口成本有所增长,但短期内不对豆粕价格形成支撑作用。随着中美关系和缓,美豆临近收割阶段,国内新增猪瘟疫情,豆粕供应充足,国内豆粕行情有限。预期豆粕在国庆前后小幅振荡一段时间,然后继续下跌。
文章部分数据来源于:卓创农业、农场品期货网、天下粮仓、USDA、玛雅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