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5日下午,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尿素期货合约交易获得证监会批准,挂牌交易时间为2019年8月9日。
尿素期货上市,使能源化工类期货和农产品类期货串联起来,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有助于涉农企业利用期货工具服务于生产经营,更能为众多涉及尿素的企业提供一个交易、融资和信息交流的平台,为市场提供一个资源配置和价格指导的平台。
尿素基本情况
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化肥,正是由于化肥的使用,才养活了数以亿计的人口。常用的化肥分为氮肥、磷肥、钾肥三大类。尿素,又称碳酰胺(carbamide),是由碳、氮、氧、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是一种白色晶体。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之一,是哺乳动物和某些鱼类体内蛋白质代谢分解的主要含氮终产物。也是目前含氮量最高的氮肥。
尿素是由碳、氮、氧和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又称脲,化学式为CO(NH2)2。尿素是无色或白色针状或棒状结晶体,工业或农业品为白色略带微红色固体颗粒,无臭无味,含氮量约为46.67%(根据分子量计算,实际含氮量看纯度)。沸点:196.6°Cat760mmHg;折射率:n20/D 1.40;闪点:72.7°C;密度:1.335;熔点:132.7℃;水溶性:1080 g/L (20℃);溶于水、甲醇、甲醛、乙醇、液氨和醇,微溶于乙醚、氯仿、苯。弱碱性。可与酸作用生成盐。有水解作用。
在高温下可进行缩合反应,生成缩二脲、缩三脲和三聚氰酸。加热至160℃分解,产生氨气同时变为异氰酸。尿素在酸、碱、酶作用下(酸、碱需加热)能水解生成氨和二氧化碳。对热不稳定,加热至150~160℃将脱氨成缩二脲。硫酸铜和缩二脲反应呈紫色,可用来鉴定尿素。若迅速加热将脱氨而三聚成六元环化合物三聚氰酸。与乙酰氯或乙酸酐作用可生成乙酰脲与二乙酰脲。
尿素的生产
2.1 尿素的生产工艺
尿素生产工艺按原料主要分为煤头、天然气头两种方式。煤头尿素的生产原料是煤炭,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尿素生产方式,2017年煤头尿素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主要生产企业分布在山西、河南。煤头尿素又分为固定床法和水煤气法。固定床法的主要生产原料是无烟煤,目前占总产量的34%,水煤气法的主要生产原料是烟煤,占总产量的37%。气头尿素是以天然气作为主要原料,气头尿素企业主要分布在四川和云贵一带,基本围绕天然气资源建造,占总产量比例约26%。煤头尿素和气头尿素存在一定的相互替代,但近年来由于生产成本的变化,优惠天然气价格的取消使得煤头尿素生产成本较优,无烟煤的普及也减轻了环保压力,因此煤头尿素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尿素有大颗粒和小颗粒之分,一般来说,将颗粒直径大于2毫米以上的尿素称为大颗粒尿素。大颗粒尿素是由小颗粒尿素二次造粒形成的,小颗粒尿素形状更加规整。小颗粒尿素是球形,而大颗粒尿素是接近球形。两者成品中的缩二脲含量和含水量差不多。大颗粒的平均粒径较大,其粒径分布也就相对较大。目前,交易所的尿素基准交割品暂定为中小颗粒尿素。
2.2 尿素的生产情况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尿素生产国,全年连续生产,产量逐年增加,但近两年出现降低趋势。目前尿素市场规模近1000亿。2015年以来中国尿素产能产量萎缩明显,主要由于2016年以来国内尿素去产能化加速进行,长期停车的产能合计到1000万吨以上。
我国尿素产能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中、西北地区,其中,河南、山东产量占比超过10%,山西、新疆、内蒙古产量占比8%到10%,产量前十的省区产量超过全国总产量的80%。中国煤头尿素企业主要集中在山西及内蒙古等原料产区,河南及山东等省则属于传统的尿素工业产区,但由于原料资源优势不强及工业设备落后,这些区域产能处于萎缩状态。中国气头尿素企业主要集中在西北及西南区域。
2017年我国尿素产能在百万吨以上的企业产能共23家,合计占总产能的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