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6月2日,牛钱网携手产业人士和众多投资大咖共同前往泰国、越南、云南多地与胶农、工厂、贸易商等进行深入交流,一探未来一到两年天然橡胶供需格局及未来趋势变化。调研总结如下:
5月27日
27日上午到达罗勇一家合作社下面的标胶厂,是合作社模式,之后我们调研的乳胶厂和交易中心都是隶属于大合作社。
经营和库存情况:该标胶厂现在没怎么生产,经营上是不做库存的,是调货模式和订单生产模式。即先接订单,然后才生产或者调货。今年一直没怎么下雨,干旱导致开割推迟,产量当前是减产的。
90%的原料是自己的,现在已经开始割胶,现在刚进入雨季,经常下雨,割胶还不稳定,割胶量稳定是在10月中旬,真正胶水稳定只有3个月,在10月中旬以后。这是合作社,杯胶原料收购价收42泰铢,成品价格现在卖47,生产有利润,但很少。如果生产有利润,是和农民分红的,因为是合作社拥有的。
目前我们看到的这批货,是小烟片(但没有烟熏,即ADS-XL泰国特级风胶),出口日本,是原料价格39时候的那批货,卖45。也就是我们看到的是之前的一批低价时期的货,库存量很少。
泰国政策:现在政府推广橡胶铺路,增加橡胶成品生产,估计泰国今年的库存量会降低,这是泰国的情况,但不清楚周边国家情况,认为泰国的质量还是很好的。今年中国的订单可能会少,中美贸易战竞争,认为中国不买的话,那么价格可能一般话。
工人工资和砍树情况:割胶工主要是外劳,泰国工人太少,费用和工人分成。工人工资涨的厉害,去年300泰铢,今年附近打工的快到500泰铢。有的15年树龄的橡胶树,够大,也会砍卖橡胶木挣钱,一批树卖十几万到20万泰铢。合作社的地总共有3万莱,每年砍200莱,不一定种橡胶,现在种榴莲效益好。
下午二盘商讲解下当地情况,去年同期每天收购杯胶2万公斤,今年现在每天收购量是5000公斤,主要是四五月份干旱。谈到榴莲和橡胶的效益对比,150万泰铢对比5万泰铢(在当天,我们还不大信这个数字)。这两年橡胶种植效益差,如果橡胶维持当前价格,胶农割胶欲望也是偏低的,也即供应量是上不来的。
5月28日
路上遇到杯胶收购点,附近也砍了很多胶树,今年收胶少了30%,不少改种榴莲,种榴莲一个月收入10万泰铢,种橡胶树收益一个月4千泰铢(这时我们才相信昨天二盘商说的橡胶和榴莲收益对比);一般榴莲种5年就出果。
当前没人割胶的原因:又累又赚不到钱,找不到人,加上进来干旱天气,还有野象践踏胶林。
罗勇某现货交易市场:
该市场橡胶来源本地和东北部,主要交易的是生胶片,比其它市场价格高,质量好。农民卖货后可以先收钱,买家可以三天内付钱,交易市场解决买家和卖家纠纷。今年交易量跟去年同期相比大体差不多,往年交易量是逐步上涨的。外面交易量其实在减少,只有这里是持平的,因为这边价格好,比别的地方收的好,质量能保证。今天生胶片价格54泰铢/公斤,中国大概是50,标胶收购价是44。泰国比其他地区可能高一点,但是质量比其他国家好。
交通优势和库存:靠近林查班码头,出口运费低。附近中国投资的轮胎厂每天生产上万条轮胎,边上还有几个工厂正在减设。去年跟今年码头上都没有存货。最近工厂出口都没有存货,接了订单才有库存,货到码头会立刻发给客户。出口减少主要原因泰国政府尽量让橡胶在泰国消耗,二原因,割胶人比较少。去年每一个市场都在大幅度减少。自己出产量减少。
泰南情况:本身雨季在泰国由北向南走,今年全国都没怎么下雨,所有地区雨季都推迟了。每个大的工厂都在四处找更为便宜的胶,从别的地方补充原料。谁的价格高,就给谁。泰国标准胶厂家,70%的都已经是中国的了。
砍树情况:大的橡胶园不会整片整片的去砍橡胶树,种榴莲需要很多水,所以不是说想种榴莲就种榴莲。小农户不超过20莱的,会砍掉。南部砍树的那部分一半种胶树,一半种其它。东部地区砍了后80%种其它。
工人工资:最低工资上调10%,去年是300泰铢,今年是330泰铢,工人干别的更挣钱,因为工厂一般能给工人的工资在440泰铢/天。
胶水比白片贵原因:开割时候,工厂都准备生产,缺货;出口减少。以前没有出口杯胶到中国,去年出口到云南4万吨。目前下游收购的杯胶价格是44泰铢/公斤。泰华新远大,都是44泰铢。杯胶的干含跟去年比,总的来说差别不大。
泰国某树胶公司:
产能由前两年的月产七八千吨到现在的月产2万吨,明年准备规模再扩大一倍规模,即年产量在明年达到45万吨左右。生产规模快速扩张中,因为类似中策等在泰国的工厂产量都会增加,一般自有橡胶园很少的。大致干旱导致的雨季推迟情况都类似,价格上不作判断,认为主要根据上海期货交易所定价,贸易商也不好去判断形势。以前泰南的工人,从东北部过去的,现在很多都回东北部老家割胶或者打工了。
泰国部分总结:泰国之行的最大感受,还不是说当前的干旱,四五月份的干旱减少的是当期产量,现在已经开始下雨,后期供应量还要看天气。从长期角度来说,泰国的工人工资上升才是最大的原因,最低工资从300泰铢每天调整到330,而工厂工资一般在440泰铢左右。调研团中很多年去年这时候来调研原料是38泰铢每公斤,今年涨到了43泰铢。
越南调研纪要
在河内越南的最大橡胶贸易商,以及在胡志明越南橡胶协会副主席,给调研团介绍了越南橡胶行业的大概情况。该贸易商去年出口有20多万吨,今年计划出口30万吨,快占了越南出口量的三分之一。
越南2012年到2017年橡胶种植总面积,割胶面积,总产量和产能(在国内叫单产更适合)情况如下。【注:数字来自于越南最大贸易商的讲解课件】
从表中可以看到,总面积在14年和15年达到高峰后,处于逐步下滑趋势。主要是08年到12年橡胶价格的大涨,那时候栽种的橡胶树。这几年种植面积开始减少,说明砍掉的树不再翻种。
收获面积和总产量不断加大,收获面积增大原因是在12年那时候新种的橡胶树逐渐开割,所以开割面积在增加,总产量也在加大。柬埔寨和老挝,情况和越南相似。认为12年那时候种植的橡胶树的产能释放还需要两三年。
越南的主产区在南部,其次是西原地区。
越南各地区割胶面积比例
越南各地区割胶面积比例
越南各地区产量比例
南部占种植面积的56.6%,割胶面积的63.9%,产量比例占到71%。割胶面积比种植面积比例高,是因为12年新种的主要在南部;产量比例比割胶面积比例大,是因为南部单产高。南部是最适合橡胶种植的地区,中北部纬度高,单产相对较低。
越南各地区产能比较
越南橡胶平衡表
越南自己的消费量在20万吨左右,现在出口量达到156万吨。进口量的增加有两部分,一是老挝柬埔寨过来的,老挝没有自己的港口,柬埔寨虽然有港口,但很多地方从越南走更方便;二是越南的土壤比较黄,乳胶质量不高,需要从泰国进口。
越南橡胶宏观情况如上,另外就是关注越南整体工人工资的水平。出租车司机收入4700人民币一个月;建筑工人每天收入大概在103到117人民币每天。家庭妇女当钟点工大概每小时25元人民币。建筑工人和家庭妇女是容易和割胶工作替代的。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工资涨的厉害,可能与中美贸易战,很多产业转移越南有关。
下面介绍下我们在南部调研的微观情况。
第一站是越南国有企业,是越南最大的橡胶种植加工企业之一。2008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在胡志明交易所上市,截止2019年5月底,该公司总市值约23亿人民币。该公司共有3家乳胶加工厂,总设计产能为27,000吨/年,其中BoLa生产厂的乳胶,加工生产线年设计生产量6,000吨,离心分离乳胶工厂年设计生产量3,000吨/年,此外还有2条乳胶初级加工线,设计年生产量共计12,000吨,及其他品种的乳胶初级加工线,设计年生产量6,000吨。该公司大体情况如下:
该公司橡胶种值面积有1万5千公顷,还有2000公顷工业区,公司生产的橡胶48%比例出口亚洲,42%比例出口欧洲。去年同期收购原料3000吨,今年只收了2000吨,是因为干旱天气等原因造成原料少了。该公司集中收购点有80个,干胶收购价格9420越南盾。我们去看的一块地是14.5公顷,要更新2公顷。这批树大致18年树龄到20年树龄,越南的树很多在20年左右就砍了,一棵树能卖80万越南盾。越南割胶的年份长度比泰国短,不仅该国企的胶林,之后我们问过好几处的农民,很多都是说到20年左右就砍了。一般一颗树一年产4公斤干胶,中国国内一棵树一般产2.7到2.9公斤干胶。
关于砍树问题,大胶园是不大可能砍树的,只是说以前比如25年砍掉,现在可能20年砍掉。
调研团也采访了当地较大的民营企业,该公司成立于2004年7月,目前是越南最大的橡胶出口企业之一,下辖平福工厂、昆嵩工厂,总员工数量逾400人,年生产量达8万吨,2018年出口总金额超8000万美元,在越南橡胶贸易企业出口商中排名较前。生产的品种很齐全,一半出口到中国,一半出口到欧洲;18年生产出口八万吨,今年有望达到十万吨。
这边除了国企有橡胶园林,民企都是收购胶水。该企业目前产量只有去年的百分之七十,一是雨水来的晚,二是比去年热。天气热的情况下,胶就凝固流不下来。库存情况是今年没有库存,去年是3千吨原料。成品是以销定产,现在淡季,收购的胶水价格大致1300美元一吨,杯胶是1400美元一吨,和去年同期差不多。目前主要生产3L和越南10号,现在市场价算生产一吨亏20到30美金。
越南割胶工是合同制,割胶工资2300元,私人企业割胶工资固定,国有企业还有红利。这和泰国的分成制不同。该企业今年收购原料增加了收购人数,但人均收购减少了,总的收购原料少了百分之十,主要是天气原因收不到胶;收购价和去年差不多。
现在越南橡胶成品增速快,以前出口橡胶原料,现在有40的比例生产成品;去年是4月中旬割胶,今年是5月中旬。越南私人企业一般不留库存,一是价格风险,二是资金。只有国企能囤货,一般是在停割期屯货。还有卖不动的时候,被动的囤货,但也不会多,主要是没那么多钱。今年开割推迟半个月,现在说对全年产量影响如何还比较早。
关于中国的混合胶严格检验问题,中国进口商有的前往越南寻找应对方法,有水项,如果是自己的生产线,成本增加10美金,但是很多没有这些生产线,还要运输,成本增加到30美金上下。
之后我们采访了农户情况,一个农户自己有四公顷地,去年产出她家五六吨,相比前年跌一半,价格不如往年好,去年4月中旬割胶,今年是5月中旬割胶,前些年价格好,可以请工人割;现在请工人不划算,所以就会有些自己的地不割。现在价格对胶农还可以,可以养活两个人,如果价格再下降,就不大愿意割,就是自家的都不大愿意割。割胶工的平均收入大概1800元人民币一个月,一年大概拿10个月。假如农户有两公顷地,一般一个割胶工今天割一公顷地,明天割剩下的一公顷地,一个割胶工能负责两公顷地,也就是两天割一刀。一般一公顷的一年产量有1.7吨,园主自己割胶,两公顷土地现在收益大概3万多人民币。工业区打工月收入在600万越南盾,但工作比割胶要多干两个月。
总结:越南总体情况供应比泰国好点,未来的产能释放也好点,工人工资水平也低于泰国。但是也看到这个胶价对应的工资水平也对应在边缘线附近,在越南投资的企业也在逐步加快,工资水平也在上升,越南城市化的进程也即将快速发展。今年也受干旱影响,但没泰国大,中国海关对混合胶严格检查以来,越南的整体企业库存还是偏低的。之后雨季开始,产量还需要待观察。
西双版纳调研纪要
云南成为中国橡胶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基地,橡胶种植面积有865万亩,2018年产近45万吨,产量已占全国的50%以上。西双版纳说是480万亩种植面积,每年产量30多万吨,加工厂有183家。云南近几年来产量保持稳定,但是云南的周边地区却是近两年胶产量增加的地区。云南的主产区基本都和境外接壤,比如临沧普洱,最重要的产区西双版纳就和老挝相邻,西双版纳的磨憨是老挝通向境内的唯一陆路口岸。
胶农对割胶收入的期望值并不高,每人每天有个50-60人民币,就可以维持生活,很多可能就不去打工了。库存和贸易主要在昆明,大概有一二十万吨库存。
云南的隔壁主产区之一就是越南,去年出口到国内达到100万吨。另外一个新兴地区老挝和泰国北部。重点提下老挝,03年国内开始推罂粟替代种植公益项目,当时是公安部商务部推动,实际上当时推动替代种植的产品不仅仅是橡胶,还有白糖和咖啡,但是因为橡胶管理相对粗放,也只有橡胶保留了下来。国家给这些项目提供了进口免关税、增值税优惠、运费补贴、贷款贴息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优惠政策的提供,使得这些产品进来到中国利润较好。从云南这边的进口,逐年增长到现在40万吨以上。
最大的是老挝的橡胶出口到中国,自从2000年橡胶树在老挝境内开始推广以来,截止至今老挝全国种植面积达30万公顷,其中,50%的橡胶树可以生产胶水了。(2019年5月)。前两年,老挝统计的种植面积也已达30万公顷,说明老挝柬埔寨和越南的情况是类似的,种植面积没有增加,但是开割面积增加,使得产量逐步释放增加。老挝种植面积在东盟国家中排名第六位。即第一位为泰国、第二位印度尼西亚、第三位越南、第四位马来西亚和第五位缅甸。老挝的产量2016年还是26.8万吨,今年预计产量达到36万吨,成熟的可以大量产出的橡胶树达到75%。现在缅甸橡胶大概有30万吨,缅甸今年也干旱。目前缅甸出口的橡胶65%是通过中缅边贸出口,主要口岸为木姐105英里贸易区及清水河的贸易基地。2017—18财政年度中购买缅甸橡胶最多的5个国家为中国、马来西亚、日本、韩国及泰国。
越南,缅甸,柬埔寨以及非洲整体的供应增量也是当前多空分歧原因之一。
这是整体的产业宏观情况。下面记录下产业微观情况,在版纳,每年3月下旬开始割胶直到当年11月下旬,即每年泼水节前后开始割胶。12月到次年3月不下雨,连续一个星期低于18度停割。每年泼水节前后开始下雨,今年比较特殊,一直干旱到现在才刚刚开始落雨。一段时间农业局要求停止割胶,因为胶树生病没办法。与往年同期相比,四五月减产达到七成,但是四五月份本来就是产量淡季,产量大部分在9,10,11三个月。所以全年减产与否大家不好判断,要看后期是否风调雨顺,价格是否还可以。去年6,7两个月,由于下雨,只割了15刀。
上午我们去了一个村寨和一个工厂,村寨里二盘商介绍去年全乳原料收购价在9.8到9.9元/公斤,今年收购价在10.8元/公斤,单价涨了近1元。主要原因是大家都知晓的,干旱导致四五月份没怎么割胶。次要原因是说胶价低迷,请不到割胶工,这有点类似越南,请工人不划算,就存在弃割现象。按照目前的价格,不会考虑加割,不过价格涨到14元,肯定割胶的就多了。2015年到2018年,明显感觉到割胶工人越来越少。现在的胶林改制后,胶农在当前的价格愿意投入是少的,愿意施肥的少,在管理养护上是比以前农垦管理体系差的,当前的价格也不可能激励农户投入;比如说价格高,还可以给树戴个雨帽,下小雨也可以割。以前林场职工还搞牛粪施肥,现在不可能的。
关于某工厂的调研情况,工人保底工资在3000元每月,正常能拿到5000多,目前这两个月只能拿保底工资,工厂包吃住。我们也看到该工厂参与保险+期货项目,收购价是11元/公斤,三级胶收购价当天是每公斤10.2元。目前云南地区还没有开割的面积有4成,今年没有原料库存,去年同期500吨,从农民手里收购的原料减少,主要从村寨手里收购。
(图中可以看到明显的割胶年份,国内的割胶技术可以的,一路行徒看到这样的比例很少)
谈到国外情况,不仅是云南周边国家产量还在增,还有个是非洲。中化橡胶种植在喀麦隆有10万公顷,科特迪瓦有4000多公顷。这里要谈下科特迪瓦,产量居非洲首位、世界第七,2016年为46.8万吨,2017年则达到60.3万吨,2018年有72万吨,还在增长,今年预计可能有80万,占非洲总产量的60%。但是非洲运输是有问题的,到东南亚去年17到18万吨,但是容易流臭水和虫子,常规班轮不给运了。现在一般找一两万吨驳船,这样小批量搞一两次。而且进口上VIC质量审核难搞,国企会计制度审核不好搞。
某民营企业谈到5月份加工量少,不仅有干旱原因,还有限电原因。橡胶树价格高峰800块一颗,现在180一颗。
中美贸易出口问题:中国出口美国700万条轮胎,这给量很少。一半是双钱,一半贴牌加工(三角玲珑等),一般小厂一个礼拜的库存,大点的15天库存。
某国企觉得当前原料价格偏高,不想去抢,经营量和往年差不多,但不如经营计划。
总结:调研仅仅是匆匆一行,给自己一个视觉的冲击,从而对产业有给初步接触,之后还需要长期的跟踪。调研中,我们最大的对工人工资的感受,也就是对比割胶和打工收益的对比。泰国的情况,明显割胶欲望最低,幸亏有外劳在干,要不然橡胶早不是当前的价格。越南和中国稍次之,其实国内西双版纳工人可能更苦点,那里的地势真是都是山,不像泰国越南的胶林地势平缓点。割胶本来就辛苦,凌晨3点割胶的话,2点就得起来出发,到早上七八点开始收胶,尤其在中国,当天不收胶,可能就被别人收了。这个活以后年轻人去干的估计很少很少,作息相反,还苦,收入还不高。可能由种橡胶国家里更穷的国家来干,也就是柬埔寨老挝和非洲科特迪瓦的劳动力。
版纳的割胶工人收入也是偏低的,但可能恰恰是版纳的交通比较差,导致外出打工的相对少点。要不然给我调研的感觉,中国的割胶价格意愿承受力和越南差不多似的。而中国的整体工资水平比越南是高的。
打工工资水平和割胶收入水平的对比是决定橡胶长期价格底部的关键。
再返回到当前调研的天气,四月五月的干旱导致割胶同比少,但这本身就是淡季,对全年总产量影响现在是说不定的;不过之后六月七月国内是大概率处于去库存阶段的。下半年整体产量如何,又要进入观察甚至说观察天气的阶段了。这可能也是多空分歧之一。
针对国内橡胶期货,9月合约仓单的数量以及宏观上中美贸易战也是多空分歧点,且行且观察。
工资水平决定了橡胶价格长期来看是在底部区间,但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矛盾,比如天气,仓单库存,宏观因素。未来上涨的路上,也估计是有不少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