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牛钱7月23日市场信息整理

下一篇

期货交易:着眼大势,寻求波段,捕捉突破!

分享

监管新规“忽如一夜春风来” —资管新规配套细则点评

2018-07-23 09:24:14        
7月20日,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证监会发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及《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运作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摘 要

7月20日,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证监会发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及《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运作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1. 监管方向未变,执行尺度放宽。

《央行通知》可以看做是对资管新规的执行细则,资管新规中打破刚兑、消除嵌套、统一监管等原则并未改变。但在非标投资、压缩节奏、计价方式等方面较市场最悲观预期有所放宽,更确切地说是对资管新规中上述比较模糊的规定进一步明确。理财新规作为资管新规配套细则,也完全贯彻了资管新规和《央行通知》的精神。执行尺度放宽主因今年以来非标融资骤降、实体再融资压力增大、信用违约频发,适当放松有利于更加平稳地执行,缓解信用紧缩压力。

图片1.png

2. 明确公募资管产品可投资非标。

根据资管新规,公募资管产品主要投资标准化资产,市场一度解读为不可投资非标,但《央行通知》则明确公募资管产品可投资非标,进而公募银行理财产品亦可投资非标资产,但需满足现有的额度规定并新增期限匹配和集中度要求。明确公募产品可投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非标收缩压力,但因长期限理财产品发行难度大,期限匹配仍是较大掣肘,非标仍趋萎缩,非标资产期限或趋短期化。

图片2.png

3. 明确老产品可有条件投资新资产。

《央行通知》明确金融机构发行的老产品可以投资新资产,只需要满足总规模不增加,这意味着现有的银行理财资金池仍可投资非标、债券类资产。有利于恢复之前因观望而停止的老产品的投资能力,缓解实体再融资压力。

4.扩大摊余成本法适用范围。

《央行通知》明确过渡期内允许封闭期半年以上的定开产品、银行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采用摊余成本法计量。这意味着“类货基”理财等产品可暂参照货币市场基金“摊余成本法估值+影子价格法监控”的估值方法,根据资管新规偏离度设置为5%。但过渡期结束后是否继续沿用这一规定仍有不确定性,对上述产品的规模形成制约。

图片3.png

5.自主确定压缩节奏,促进非标回表。

银行可在过渡期内自主确定老产品的压缩清理节奏,而非设置一刀切的收缩进度要求,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防止理财产品规模大幅下降,从而促进资管机构平稳转型。通过放宽MPA考核、支持银行补充资本等支持非标回表,且明确了过渡期后未回表的也可妥善处理。但受贷款政策限制,并非所有非标都能顺利回表,政策实际效果仍待观察。

6.规范结构性存款。

《理财新规(征求意见稿)》规定保本理财必须按照结构性存款或者其他存款进行管理,并从交易资格、交易行为真实性、纳入表内核算等方面,对结构性存款进行规范。一方面,结构性存款应当纳入表内核算,缴纳存款准备金和存款保险保费,相关资产应计提资本和拨备。另一方面,银行开展结构性存款业务,需具备相应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资格等;衍生产品交易部分应有真实的交易对手和交易行为。

图片4.png

7.市场影响:监管靴子落地,信用有望解冻。

第一,监管靴子落地,缓解观望情绪。此前监管细则迟迟未能落地使得机构一度进入观望期,理财新规靴子落地有利于机构根据监管细则恢复产品发行与资产配置行为。第二,监管边际放松,货币维持偏松。理财新规放宽意味着金融监管边际放松,为呵护资管产品平稳转型,货币政策或维持偏松,利好资金面与短端利率。第三,公募理财或可直接投资股票。理财新规明确理财产品不得分级,新发理财通过优先级投资权益类资产的路径被堵,但放开了公募理财投资股票型基金,而公募理财或可直接投资股票,具体规定尚待制定。第四,利好利率债与高等级信用债,尤其是短久期品种。理财新规与资管新规打破刚兑的精神一致,机构风险偏好趋降,利好利率债与高等级信用债。另外,理财新规将理财门槛从5万元大幅降低至1万元,允许封闭期在半年以上的定期开放式产品、银行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采用摊余成本法计量,这都将利好短久期理财产品的发行,进而利好短久期债券,尤其是2020年底之前到期的。第五,信用有望解冻。《资管新规执行通知》与《理财新规》均缓解非标资产处置压力,央行近期也通过MLF资金支持银行投资信用债,利于解冻低等级流动性,债券结构性牛市进入新阶段,优质AA+及以上信用债配置价值显现。

图片5.png

来源:姜超宏观债券研究、海通证券研究所

(注:本文经牛钱网采编,并已标注来源,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客服,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添加牛钱网公微:niumoney_com,获得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如果您对牛钱网有意见和建议请发邮件至:

niumoney@163.com,并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尽快与您联系!

全国服务热线:0551-63423017

工作时间: 08:30-17:00

安全联盟认证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 2015 niumoney.com 牛乾金融信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合肥牛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CP备案:沪ICP备15020862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225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皖) 字第0048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皖B2-2018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