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2019年是橡胶面积增产的最后1年,因此价格可能会迎来几缕曙光。基差小了价格不涨虚值期权做多波动率。基差大了期现货套利做空基差。机会目前看仍然是买现抛期(远期升水仍太高)。
如何在橡胶这个高波动品种上挣钱
1、回顾历史橡胶产业链的朋友去哪了?谁挣了钱?
讲道理固然重要,历史的事实总是更有说力。回顾历史,谁挣了钱?
我们认识和熟悉的橡胶产业链朋友,大致分4类。
第1类是胆大草莽派,操作风格激进,执行力高。一般2-3年周期,消失不见了。
第2类是睿智沧桑派。他们表现比较精明睿智。他们产业信息灵通,资源丰富,对行情有独到的看法。操盘风格积极进取。能够承担一定的单边波动风险。
假以时日,睿智沧桑派的多数表现是越来越沧桑,不少也是消失不见了。留下的少数演变成精英。
第3类是稳重凡人派。干的都是小学生都会做的事。期货高于现货2000-3000元,就买上现货,同时在期货上套保卖出。等待期现价格回归。就干这件事。价格涨跌,他们普遍说不知道,也不预测。市场主力是谁什么动向?不关心。这类人群,智商没有更高,行为很简单。每年都做期现货套利的常规操作,每年都有15%-25%的回报。
还有一些属于第4类。全国几百万人里面,大约几百人。橡胶上挣了大钱。比例大约万里挑一。这一类人,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种人物,可遇不可求。
行业的分水岭是2011年,2011年之前是第1类和第2类人的天下,那时候,第3类非常不起眼。
2011年之后,第3类逐渐起色,队伍和实力不断壮大。
从7-10年时间长度看,绝对人数最大的受益群体,是第3类稳重凡人派,是橡胶期现套群体。
一轮潮起潮落淘汰95%
回望10年,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一轮潮起潮落淘汰行业95%以上。
2017年青岛调研,遇青岛保税区对橡胶行业贷款量规模大的前几大银行。某位银行总经理介绍,2017年活跃的橡胶贸易商大约几十家,他们愿意贷款考察的,30家左右。
对比曾经参与2011年的青岛和广饶的橡胶轮胎会议,山东地区贸易商上千家,全国的橡胶贸易商估计约2000-3000多家。
7年下来,橡胶行业一轮潮起,一轮潮落,经历了一轮兴衰循环。市场竟然洗刷掉了95%以上的参与者。
橡胶贸易商多多少少还是这个行业的参与者,对橡胶行业和行情的认知,大多数还是高于很多做橡胶期货市场交易的参与者。如果橡胶贸易商淘汰率都高于95%,橡胶期货的淘汰率估计更高。
为什么呢?按照理解来看,早期在山东和青岛地区,贸易商主流的是保证金买现货放着等涨,叫赌单边,赌货。也有少量是买现货之后,会有部分期货保值卖出的动作,但会留现货多头敞口。赌货的,留有单边敞口的绝大多数贸易商大部分把盈利都亏回去了。留下来的,都是保守的,认为自己干不了行情判断这件事,老老实实做期现的贸易商,挣钱了。
从全国的角度来看,山东留单边敞口的比例相对较高。上海浙江套利商作风稳健的比例更高。
规律是什么?
之前是橡胶气势如虹的牛市主升浪,以及橡胶绵绵不绝的7年下跌之后,面对行业沧海桑田的巨变,感慨之余,不断寻求,主导行业变化的客观规律,到底是什么?
我们对橡胶规律的总结之一是,十年河东,二十年河西,三十年一轮回。
2001-2011年这10年河东,是橡胶上升期。在2009-2011年之前,属于牛市,激进风格容易取得大成功。相比之下,做套保的人好像是傻子。
2011年到现在都是河西,是橡胶熊市,下跌期。最能挣大钱的是做期现套保的。激进的人容易受伤严重。价格方面虽然主跌浪已大部分完成,可能要震荡到2030年。
如何挣钱?化繁为简,专注期现。
做橡胶期现生意的好处:持续时间长,稳健。规模和利润率都不错。
认知清楚橡胶客观规律的人,可以稳健生存。
没有认知到客观规律的人,可能要损失掉橡胶牛市里面挣来的普通人的10辈子财富。
对规律的认知,可能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螺旋式上升,不断地修正和否定,不断地逼近真相。但要在获得(局部)真知的时候,确保自己还能在市场上。
我们到底身处何处
多周期叠加视角
在宏观和周期框架上花费的时间5年多。但理清框架,形成和谐自洽的逻辑挑战很大。仍然在摸索。
宏观方面的重要周期
a、长期债务周期
这是Ray Dalio提出的一个长达50-75年的周期。目前处于尾部。可能的影响是未来经济下行的风险很大且投资收益预期很低。
b、美国经济
景气上升加速阶段。2018年加息4次。因为数据强劲。
但美债长短期利差非常低。反应了市场对长期经济前景和动力的低预期和不明朗。
c、美国固定资产投资周期
这方面潜力比较大。加速上升。这是美国好的主发动机。
d、美国地产周期
这是曾经的积极因素。但处于上升晚期或将要见顶下降。
e、美联储货币政策
美联储加息周期。新兴市场一般会有很大的下跌压力。部分国家会汇率崩溃,债务危机。
美联储国债收益率存在上升到4%的风险。如果发生,许多市场会有非常大的下跌压力。
f、美联储缩表周期
g、中国经济
经济增速下降,高速到中速。长期L型。
供应侧改革,马太效应,强者恒强,产业龙头受市场追捧。
h、中国人口周期
人口结构加速老化。经济容易陷入通缩。(老龄化容易引起出生率下降。真能治病的药和服务会得到长期发展机会。)
i、中国地产价格周期
国外常规规律是从底部到顶部再到底部一般20年。
中国是涨了20年。未来不知道能否继续上升。
价格如果市场化调整会带来金融危机和长期萧条。
中国地产总面积周期增长的尾部(直观地看,看看这一轮周期,格力和小天鹅营收和利润涨了多少倍)
j、中国信用周期
短期债务周期一般5-10年。
去杠杆,信用下降期。
但还是受政策调整,波动较大。
信用下降期一般经济收缩。
股票偏熊的特征概率比较高,资金偏好防御和现金流好的行业。
商品略偏涨。
商品相关的周期
a、中国库存周期
商品熊市的大周期里,库存下降期的商品价格,价格承压的概率比较大。
b、供应周期
供应侧改革导致的中游加工产能下降。
供应侧改革会强者恒强,剩者为王。中游利润会改善。
c、中国需求
投资下降,消费上升。
消费其实也是高度结构化和两极化的。
因为中国富裕人群绝对量基数大总量高,所以对应这部分人群的消费品在升级。
年轻一代和刚买房的消费能力会被房价抑制。
这些大的背景,决定了未来很多大趋势的基调。具有长期的意义。
这些不同周期因素,可能同向叠加,让振幅变大。也可能反向叠加,合力部分抵销。
结果具体显现哪种主导因素还需详细斟酌。
d、中国总需求预判
房地产需求和基建需求是中国需求的主发动机。
房地产预期向下。房地产销售高峰已经已过,后期预期降低。因为2015年一线销售面积高峰,2016年二线城市销售面积高峰,2017-2018年三四线城市销售面积高峰。
2018年房地产维持热度。需求仍然保持强劲
基建难超预期,成为商品负面因素。由于预算内的实际财政赤字,超过GDP总量的3%的红线,因此继续积极财政空间有限。基建预期不会成为新发动机,不降低已经超预期。
因此,2018年中国的需求发动机高位盘整,边际后期或下降。
政策倾向如何?对商品的影响高位震荡(降准前原预期偏向下)。
对于2018年的政策,政治局会议(2017年12月8日),基调继续去杠杆。财政对商品的影响偏利空(限制内蒙地铁限地方债)。
但中美贸易摩擦,导致政策调整。降准,导致需求预期抬升。
推断:
经济增速大概率下降。A股总盈利中概率下滑。
图表 1:通胀预期和库存周期
我们处于橡胶周期的什么阶段
1、橡胶价格史上的周期
下文中,日本东京交易所的数据为精确数据。价格的单位为日元每公斤。
橡胶美元的价格单位是美元吨,是近似数据。价格不一定精确。时间也不一定精确。但表达意思是足够了。
图表 2:橡胶120年的周期长度和波动幅度
从时间来看,1979年,日本橡胶从360日元跌向2001年的59日元,是一个长达21年的熊市。2001年到2011年,59日元涨到540日元。长达10年的牛市。从2011年见顶后,目前熊市走了6年。
如果历史重演上一轮熊市周期的话,橡胶的熊市可能在2030-2031年结束。
如果历史重演上一轮牛市周期的话,橡胶的熊市可能在2020-2021年结束。
从幅度来看,橡胶顶部到底部的跌幅一般要跌去75%以上,均值要跌80%。
按照以上幅度,人民币43000的价格来看,橡胶底部区域在8600-10900元。日元535的价格来看,橡胶底部区域在107-133日元。
2、过去7年橡胶熊市回顾
2011年商品整体牛市见顶。
值得反复回味的是,商品之王嘉能可,上市选择2011年4-5月,基本上是过去20年牛市的最高点。
这件事,反应了嘉能可对商品研究的水平和择时的品味。
2011-2013年,是中国需求的回落为主导引起的下跌。
4万亿投资高点趋降需求减少等后遗症引起的下跌。
2014-2016年,是橡胶供应增加为主导的引起的下跌。
2016年11月-2017年2月,熊市第三库存周期反弹引起了4个月的大反弹。铸就反弹局部最高点。
2017年下半年,第二次反弹,反弹第二高点。形成右肩。
2017-2019年中寻底的冗长反复过程。
橡胶产能大幅上升产量小幅上升
1、代表产能的新种面积的快速上升期(供应上市期)没有结束
橡胶的供应变化非常缓慢。我们仍然延用了2016年12月写的供应表。
预计,这些表暗示的种植结构的变化是缓慢而艰难的,因而是意义深刻的。
我们认识到,深入研究长期结构性矛盾具有关键性长期意义,慢就是快。
我们将此表放在这里,原因在于,我们一旦搞清楚了类似这样的长期结构性问题,我们就知道了这是一个长期的决定性的因素,从而为投资奠定长期的基调。
举例来说,少数聪明或者幸运的投资者深度研究并掌握了茅台和恒瑞的长期价值(5-10年期看),他们可以安枕而眠,轻松击败大多数投资者和基金经理。
没有掌握了长期结构性价值的投资者和基金经理可能会被迫陷在信息和勾兑的海洋中沉浮。
从ANRPC的报告中,可以看出,橡胶的供应潜力其实相当之大。2007年-2012年的新种面积始终在40-50万公顷,对应的产能,就是2014-2019年,每年60-80万吨的新增产量的潜能。
何时面积增速下降?2020年。
如果说2016年的上涨,部分原因是由于胶农弃割,导致供应减少。那么在价格反弹了1倍之后,这种减产的利多会消散。
2017年,市场的预期是供应增加4%左右。2018年仍然是增产预期。
图表3:橡胶7年可割胶关注09-12年新种面积大幅度上升
图表4:重种面积一直稳定在开割面积的2%左右
图表5:橡胶总种植面积上升且09-12年仍快速上升
图表6:开割面积总体继续上升如果单产回升5%-10%供应将重回灾难
2、橡胶供应的四重红利
对于国内的商品来看,典型地,可以分为供应侧改革受益品种,比如螺纹钢热卷,非供应侧改革受益品种,比较铁矿橡胶。
从整年的行情来看,都是买多供应侧改革商品,抛空非供应侧改革商品的机会。整体来看,不包括杠杆的盈利是巨大的,在50%以上。
橡胶供应的增加有4重红利。
第一重红利,是价格红利,价格越涨,割胶越多,产量越大。很好理解。
第二重红利,是面积红利,这是长期因素。价格涨了,多种橡胶树。导致后续产量增加。
第三重红利,青年红利。这是长期因素。橡胶树一般30年寿命。7年到第15年产量增加很快。即使割胶面积不增加,但是由于7岁-15岁的橡胶树很多,占比很高,导致产量有一个自然的20-30%的增长。这叫青年红利。
第四重红利,困境红利。有一部分散户农民,靠橡胶树为唯一吃饭的工具。所有的生活开支都来自于橡胶树。如果价格暴跌,但生活必需品必须要买。只能多割橡胶。导致价格越低,产量越大。这种现象初看违反经济理性人假设。还好这部分供应者不是全部。但考虑到泰国人口中600万人是胶农,绝大部分是都是私有橡胶种植户,就是散户,这部分影响的量其实也是比较大的。
橡胶困境红利的证据
2014年6月20日,泰国橡胶树未达标提前割胶导致严重损失。泰国农业部农业技术厅厅长丹隆表示,对东北部和北部种植橡胶地区进行调查后发现,多数农户需要种植收成来帮助家庭经济,和获得投入种植的资金,于是对5年半至7年半树龄的橡胶树进行割胶,没有按技术厅就橡胶树应达平均树围至少要达到33.2公分才开始割胶的种植技术要点去作业。
2014年6月,橡胶期货的价格是14500-15000元,现货大约12500-13000元。
这新闻说明在这个价格上,泰国农民不但愿意割胶,而且愿意对小橡胶树下手。(个人观点)
研究橡胶困境红利的意义在于,橡胶跌破大部分主流生产现金成本不一定会是底部。由于困境红利的存在,底部是复杂和不易把握的。
泰国橡胶的非注册胶林产量有多少?或49万公顷年产64万吨。
ANRPC报告的开割面积是泰国的注册胶林的面积吗?
没注册、不在官方统计的非法胶林有多大?
新闻如下:
2017年7月4日,泰国国家安全指挥部表示,泰国300万莱非法占用橡胶园将被收回。该机构发言人称,目前全国有310.19万莱土地为非法占用种植橡胶。
简析:
此新闻提及的举措,是泰国欲提振橡胶市场的措施。他们认为这是利多胶价的事情。但在消费者面前,却可能无意中揭示了平时不容易被揭示的事实。
一莱(rai)等于1600平方米。100万莱相当16万公顷。
310.19*16/100=49.63万公顷。按照1.3吨每公顷计算,310.19万莱胶林的产量64.51万吨。
3、如果推断泰国供应少算了16%,进一步推断全球橡胶主产国会少算了8%-10%(100万吨左右)
ANRPC报告上,泰国开割面积有310万公顷。没统计的胶林面积49.63万公顷,占割胶面积的16%。
合理联想一下,泰国人民会废地利用,山坡小河边的橡胶树,不算橡胶种植面积,把数据变小。全世界其他种植橡胶国家,会不会干这事?
整个橡胶供应量,从报告上被减少了多少?我们拍脑袋的推断,是介于0%-16%之间。算8%-10?(100万吨左右)
4、ANRPC报告的对过去已发生的种植面积数据,怎么变来变去?可能少算38万吨
泰国橡胶的开割面积,2016年年末的数据,应该是一个确定的数。
是多少呢?ANRPC报告是这么写的:
2017年某一期报告,282万公顷。
2018年某一期报告,311.7万公顷。
对于同一份数据,前后报告相差29.7万公顷。
按照1.3吨1公顷产量计算,产量差38.61吨。
但这部分少算的38万吨,是包含在前面的4.4提及的64万吨里面吗?
如果包括,不需要再计算,仍然少算64万吨。
如果不包括,需要再计算,少算=64+38=102万吨。
5、橡胶产量与产能存在区别
以上提及的计算,涉及的概念是产能。
产量/产量=产能利用率是多少?
产量是多少?知道的是,报告提供的数据,实际产量是多少,并不清楚。
由于中国是橡胶进口国,橡胶国出口的海关数据,和中国的进口数据,是海关数据。海关数据是为政府服务的,不是为橡胶协会服务的。因此真实性更高。
但橡胶存在走私现象,这部分不在统计之中。但影响确实存在。所以进出口数据也有局限性。实际走私进入的产量是多少,我们并不清楚。
图表 7:橡胶开割面积以及2018版对2016版的变化
橡胶供应主导的定价模型
期货需求如果波动性比较小。矛盾的焦点就会在供应上面。
供过于求,价格下跌。部分高成本产区退出。供应减少。然后价格反弹。
最后,价格围绕着成本为中心上下窄幅。直到需求产生大的波动。
产出要围绕着成本波动。换句话说,产业的状态是有时候非常难过,有时候有点好过。数学期望是,比较难。
1、主力供应者(泰国)如何考虑成本
泰国橡胶协会20170522云农垦会议价格,成本1200美元/吨支撑;40泰铢FOB支撑,泰国供给预计在2017增加至440万吨(2016年为420万吨)。预计2017年全球供给增加2%,需求增加3%。泰国成本1200美元/吨支撑;40泰铢FOB支撑。折合复合胶10000元。低于此价格,农民会开始停割。
结论:价格大概率要跌到这个成本线以下。
过程:暴跌,然后供应减少,然后价格围绕成本区波动。
2、边际供应者的成本
柬埔寨老挝等国家的成本,比泰国低,低多少?
由于单产差异较大,均摊到每吨的人工成本和的种植维护成本差异。所以下列算式存在进一步优化的必要。
模型假设:在这里,我们简单地将低成本下,人工占比设定为成本的50%。接近实际比例是多少?45%-70%都有可能性。
从这角度来看,边际供应者成本估计值是主力供应者的80%-90%之间。
图表 8:割胶人力成本对比
3、中国橡胶产业如果亏本也不一定代表橡胶价格止跌
海南:14500
云南:12000-12500
由于中国橡胶产量占全球供应的3%-8%,并不占据供应的主导性力量。
全球供应的增量主要来自于泰国越南等国家。中国橡胶产量的增量也不占据供应增加量的主导性力量。
合理的推断是:
中国橡胶产业和胶农亏本,减产了,也不代表全球不增产。因为别人的耐受成本低。
所以,中国橡胶产业大幅亏本,不代表橡胶价格止跌。
所以,云南调研,海南调研,如果胶农亏损,大量弃割,并不代表橡胶价格的底部。
商品熊市后期是比惨定价模型
(1)橡胶轮胎产业链的价值链
A.胶农—>B.胶水贸易商—>C.胶加工厂—>D.出口贸易商—>E.进口贸易商—>F.轮胎生产商—>G.汽车整车厂—>H.消费者
A.胶农—>B.胶水贸易商—>C.胶加工厂—>D.出口贸易商—>E.进口贸易商—>F.轮胎生产商—>G.轮胎贸易商—>H.消费者
(2)橡胶轮胎产业链的行为金融模型
橡胶轮胎产业链的行为金融模型显著的特点是:
环节2到7的利润都是差价决定。
环节1和8是绝对价格决定。
胶加工厂、出口贸易商、进口贸易商、轮胎生产商是产业链的大机构。他们是行业的稳定器。
但由于他们的利润来自于价差,而不是价格。因此他们更加在意价差的变化而不是绝对价格的变化。他们对市场行情,供应需求结构的熟悉,对金融工具的熟悉,帮助他们稳定了价差大幅波动的风险。但是,绝对的价格的避险,不是他们的经营主要目标。
从而,产生的客观效果是,大机构在稳定价格方面,低于胶农和产业的预期。
由于胶农主要是分散主体,(按照股票上来说,就是小散为主)。胶农的定价行为模型就是追涨杀跌和从众心理。从5-10年的长周期来看,胶农对橡胶树种植面积是追涨杀跌的。行为上的典型案例是2006-2011年橡胶上涨期间,不断地飞速种植橡胶。(追涨导致橡胶树面积灾难性扩大,从而价格崩溃。这是人性决定的群体性行为)。
消费者也是散户群体。刚性价格的接受者。他们也是追涨杀跌的。
由于绝对价格的接受者,胶农和消费者,都是散户,都是追涨杀跌的行为模型,这导致了橡胶价格的剧烈波动性。
(3)胶农去产能的行为金融模型
胶农的资源稀少,能作为的空间有限。行为上主要特征是,当困境来临,由他去吧,还能差到哪里去。多数是随波逐流。
所以,政府的介入和帮助将非常重要且有积极意义。这也是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的意义所在。
对于去产能,胶农不会主动去产能。多数是只去产量(不割,导致弃割当年产量降低),不去产能。这将导致熊市的延长。
按照橡胶树的自然生长和更替周期,短的是20年,多数是25-30年。
按照25-30年的周期来看,平均每年的砍树率+翻种率应该达到3.3%(30年)-4%(25年)。
但是,观察到每年砍树率+翻种率大约在2%。连正常的更新率都没有达到,别说去产能了。
(4)胶农去产量的行为金融模型
A地能够承受的现金成本是12000元,B地能够承受的现金成本是10000元。
当价格12000元以上的时候,AB地正常割胶,不减产。
当价格12000-10000元的时候,B地正常割胶,A地产量减产。
当价格小于10000元的时候,AB地均产量减产。
这是剩者为王的比惨定价模型。比谁更能忍受痛苦。
这是没有定价权的赛道的行业发展规律。这样的产业需要政府的呵护。
需求
1、机构的预测
据IMF预测,2018年,全球橡胶总消耗量增长率约3.3%,至2937万吨。
2017年,全球天然橡胶需求增长3.5%达1303万吨。2018年增长2.4%达1334万吨。
2017年,全球合成橡胶需求预计增长2.9%达1540万吨,2018年会加速增长4.1%,达到1604万吨。
据IMF预测,2017年,全球天然橡胶产量同比增加6.1%至1321万吨。其中,泰国天然橡胶产量同比增加2.7%至463.9万吨。
全球天然橡胶消费同比增长6%至1302.8万吨,其中,中国同比增长3.3%至442.5万吨。
综合来看,2017年,全球天然橡胶供应过剩18.2万吨。
据IRSG之前估算,2017年天然橡胶产量在1295万吨左右,消费量接近1275万吨,最终供应过剩约20万吨。
据预测,2018年全球橡胶总需求量增长率为2.2%到2905万吨。其中,天然橡胶需求增长1.6%达1323万吨;合成橡胶需求预计增长2.7%达1582万吨。
从细分行业来看,业界认为,乳胶的需求在稳步上升。代表性需求是乳胶手套,其次是乳胶枕头和床垫。
2、中国需求的结构性变化
运输量稳步上升(长期利多)。
乳胶枕头和手套的消费上升(长期利多)。
高速公路的建设,轮胎的吨公里磨损率降低(长期因素)。
超载检查导致每吨公里轮胎消费率降低(导致配套产量增加,长期的替换率下降)。
高铁的建设,减少了公路运输量(长期效应)。
国民经济GDP中第三产业上升。重货占比全部货物的比例减少,导致每吨公里轮胎消费率降低。
西电东输,西煤不用运到东部电厂发电。造成煤炭的运输量的减少(-10%)从而减少了轮胎消费量(-4%)。
3、世界需求可能会有下降
美国和G7,美国和中国的贸易战争论让世界经济增速的预期下降。
美联储国债收益率如果上行到4%的风险是存在的。金融危机的阴影不可消除。
这两种可能性均影响国外的橡胶需求,也会降低中国的橡胶需求。
寻找结构化矛盾中蕴含的结构化机会
1、关键少数定律
二八定律又称帕累托定律,关键少数定律。
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
20%的人集中了人类80%的智慧。
收益80%来自20%的客户。
二八定律告诉我们,要将研究和投资聚焦在非常少量但非常重要的非线性关系上。
2、橡胶产业链的二八定律
中国需求占世界需求的50%(其他可以简化为每年增2%-3%)。
轮胎需求占全部橡胶需求的70%(其他缺数据讲不清楚)。
山东轮胎需求(轮胎产量)占中国轮胎需求的50-55%。
中国轮胎用橡胶需求中,出口和重卡替换需求占中国轮胎需求的90%。
中国重卡轮胎需求中,重卡轮胎替换需求占比80%,重卡配套需求占20%(替换轮胎的景气度对中国需求重要)。
泰国供应南部产量占泰国产量的60%。
中国供应跌破成本中国亏本弃割不代表泰国和越南不增产(泰国越南才是重点)。
中国供给可交割全乳胶升水现货1500-3000元,导致90%的国营全乳胶全部用于仓单,交割价格又必然回归现货进入流通领域。
3、寻找结构化矛盾中蕴含的结构化机会
(1)橡胶产能很大产量不大。因此橡胶涨了产量就会猛增。涨了就是大矛盾。2017年下半年。价格涨了会猛割,然后卖出套保,从而价格涨不上去。
(2)如果橡胶期货升水现货2000-3000元肯定不合理。大矛盾,咬住大矛盾不放手。
(3)看多中游的资产。比如轮胎行业,橡胶价格不看大涨。下游轮胎行业需求稳定,盈利EPS可望反转,开始上升。轮胎行业的PB估值为2011年以来的底部区域。
这和电力行业类似。代表公司华能电力PB估值为2001年以来的底部区域。国家在限制部分火电的产能退出。EPS可能维持也可能好转。
长期看,是建仓不错的时机。
4、上期所20号橡胶带来结构性的巨大改变
20号橡胶已经立项,准备上市。如果上市,那么可能对20号胶的现货流通和交割产生巨大的影响。现有的全乳胶交割标准可能也会调整。带来的结构性变化是巨大的。
全乳胶的橡胶期货远月升水的幅度可能会大幅降低。买现抛期的逻辑也会发生巨大变化。
但由于细节还没出,我们将这个议题留待未来深入讨论。
橡胶未来价格预测:磨底中或见曙光
1、橡胶期货回归现货的必然性
交割让期货价格必然靠近并回归现货。交割作为期货市场重要交易制度闭环,一直是承接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基础。交割是让期货价格最终回归到现货价格,按照现货交易机制进行实物交收。交割制度的完善给期货市场顺利实现向现货回归提供了可靠保障。
橡胶的交割,让期货价格必然性地靠近并回归橡胶现货市场。
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
但橡胶的多头们经常忘记这一点。他们经常给出10%-25%以上的年化收益的升水。有钱,当然可以,任性。
橡胶产业还是以原料加工和制造为主的非高大上产业,多头多年以来,确实为橡胶产业客户创造了巨大的贡献。
2、橡胶期货回归现货的特殊性
橡胶的交割和出库,按照上期所的规定,每年11月合约结束后,期货仓单必须注销出库,导致橡胶11月期货价格必然回归现货。
由于11月合约普遍升水09合约200元左右。也就导致09合约必然回归(现货+200元左右)。
由于橡胶出库集中于9-11月进行,因此,期货对现货的升水主要在8-11月之间逐步消失。只有8-11月份的升水是必然性收敛的。
在01合约,05合约上,升水可能消失和收敛,也可能扩大。不具备必然性。
这种市场的特征,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高度的确定性,也就意味着往往出现重大的市场机遇。
3、胶价预测:磨底中或见曙光
历史来看,橡胶每年的09合约均为明确的空头合约。空头行情没有结束。
但胶价已经到了均衡区间。往下跌不会那么流畅。跌破10000,就到了绝对价值区域。
当然,价格一定要跌破成本,才能引发减产。所以抄底大可以慢慢来,等跌破成本再看主产国减不减产,具体有什么实际的动作。
按照库存周期假设,熊市的第三库存周期反弹后,一般会跌破前期的低点(9700)。
在经历2018年上半年的小幅反弹后,第一波下跌的目标应该在10500-11000区间。
然后在不断的震荡磨底。
虽然后期偏空,但属鱼尾行情,反抗多,操作难度大,俗称交易垃圾时间。建议降低仓位操作。
后市展望
由于2019年是橡胶面积增产的最后1年,因此价格可能会迎来几缕曙光。
基差小了价格不涨虚值期权做多波动率。基差大了期现货套利做空基差。
机会目前看仍然是买现抛期(远期升水仍太高)。
本文来源于: 五矿经易期货张正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