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国内金融资本市场尤其是商品期货市场传出了重大的好消息,郑商所、大商所所各自申请的棉花期权、玉米期权立项获得了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
昨日下午,国内金融资本市场尤其是商品期货市场传出了重大的好消息,郑商所、大商所所各自申请的棉花期权、玉米期权立项获得了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在白糖期权、豆粕期权成功上市和平稳运行之后,郑商所、大商所各自的第二个期权品种继续锁定农产品。这是郑商所、大商所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建设”政策精神的重大举措,将进一步提升期货市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能力和水平。
据记者了解,棉花等期权具备良好的市场基础。作为纺织大国、作为玉米需求大国、作为养殖大国等,我国棉花、玉米产量和消费量均位居世界前列,市场规模大,产业链企业多,现货基础好。
针对我国棉花市场发展态势而言,2017/2018年度我国棉花产量为613万吨,净进口量为114万吨,消费量为817万吨。棉花期货自2004年上市以来,市场参与度不断提高,功能发挥不断深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主要的期货品种之一。郑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棉花现货基础良好、成熟度高,期货市场运行平稳、功能发挥有效,具备开展期权交易的各项条件。
业内专业人士告诉记者,棉花期权有利于棉花产业健康发展。作为一种价格风险管理工具,棉花期权能够更好地满足产业企业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避险需求。我国棉花产业链主体,尤其是中下游贸易商和轧花厂,经营规模小、成本高,抗风险能力较差,人才和资金相对缺乏,更适宜利用棉花期权管理价格风险。
棉花期权有利于提高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能力。 2016年以来,郑商所推动市场各方在新疆、山东、湖北等地组织建设13个棉花“保险+期货”试点。试点表明,“保险+期货”有利于保护棉农种植收益,稳定棉农种植积极性,在市场化管理棉花价格风险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开展棉花期权交易,可以为“试点”提供场内期权对冲工具,降低风险对冲成本,增强保险能力,丰富风险控制手段,在保障棉农种植收益的前提下减少棉农保费支出,从而提升“保险+期货”试点整体效果,助推“保险+期权”模式的探索和完善。
棉花期权有利于服务棉花目标价格政策改革。2014年,我国取消了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启动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目标价格改革稳定了新疆棉农种植积极性,提升了国内棉花产业竞争力,探索出一条农产品价格与政府补贴分离的新路子。开展棉花期权交易,能够为现行补贴政策提供有益参考和有效补充,创新工具和手段,促进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改革的深化,从而更好地服务棉花目标价格改革。
郑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几年来,郑商所积极开展农产品期权研发工作,持续进行市场调研活动。2014年,郑商所组织了棉花期权仿真交易,开展了投资者教育工作。2017年,郑商所加大棉花期权新品种调研论证工作力度,并就开展棉花期权交易征求了产业企业、机构投资者及会员单位意见。下一步,郑商所将按照中国证监会相关要求,完善合约制度设计,加大市场培训和投资者教育,做好技术系统的测试,开展棉花期权新一轮仿真交易工作,做好棉花期权各项上市准备工作。
“我国是经济大国,但不是经济强国,其中间的差别就是金融创新的速度远远落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玉米和棉花期权的上市,为我国期货市场的金融创新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期货期权除了给实体企业提供有效的套期保值手段规避风险外,也为社会财富增值管理提供了新的工具,也为广大的投资者参与大宗商品交易提供了一条便利通道。”国内著名的期货市场资深人士马法凯表示。
杭州棉花贸易商周文科认为,棉花期权的推出将丰富产业企和专业投资机构的风险管理及资产组合的方式,同时对于产业和机构投资者的专业要求会更高。
国内商品期权投资专业人士李静涛告诉记者,棉花期权的推出将为棉纺企业在成本、风险偏好等方面提供多样化的选择。相对于期货,期权最大的特点在于锁定风险的同时,还能够保留买方获得收益的可能,避免了套保失效时追加保证金的风险,这一特征非常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差、资金力量薄弱的中小棉纺加工、贸易企业,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稳定经营,促进整个棉纺产业转型升级。对于原本就进行期货交易机构与中小投资者来说,棉花期权作为期货的衍生品,也给期货交易提供更加丰富的交易策略,和截然不同保险手段,对于保护投资者利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真心的为郑商所、大商所将要推出棉花期权、玉米期权点赞!